第351章 片酬博弈(1 / 2)

“無論如何,這麼低的片酬我們是不能接受的。”大衛·奧加特仍然頑固的反駁道。

“哦,是嗎?”希德抬眼看了看,大衛·奧加特和他身邊的托比·馬奎爾,然後他淡淡的笑了起來,“不能接受,那就算了吧。”

希德輕飄飄的一句話,反而讓對麵的三人有些坐立不安起來,雖然大衛·奧加特語氣嚴厲,但他想要的是給托比爭取一份片酬之外的票房分紅。

隨著90年代後半期開始,越來越多的參演演員傾向於,較低片酬加票房分成的方式。

而近十年來不管是德國人的大舉“入侵好萊塢”,還是RB人舉著支票想要收購整個北美的架勢,都讓好萊塢的融資越來越簡單。

這也導致電影公司,特別是大製片廠對於明星的票房分成等要求,也越來越退讓。

所以當大衛·奧加特用著對付其他片廠的招數來對付希德和阿裏時,卻直接踢到了鐵板。

“呃,那個,我們不是這個意思。”在托比·馬奎爾連連眼色下,他的經理人埃裏克忍不住開口道。

希德知道明星的經理人和經紀人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是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經紀人是經紀公司派出的明星代言人,而經理人則是完全掛靠在明星本人身上的,幫助他打理演藝事業的專業人士。

可以說經紀人是幫助明星聯係工作,商談片酬待遇等對外業務。而經理人,則是要幫助明星挑選工作、挑選電影,進而幫助其製定演藝生涯的職業人士。

所以一聽到希德喊算了,經理人埃裏克就急了,他連忙向希德和阿裏說到:“我們覺得這些都可以談,可以談的。”

“我覺得你們搞錯了一點。”希德淡淡的開口道。

原本大衛·奧加特以為今天的交鋒對象,會是阿裏這個難纏的對手,但是現在希德卻成為了這場談判的主導者。

“不管是三部《蜘蛛俠》的打包片約,還是片酬本身,都是我訂好的規則,從來就不存在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希德豎起手指淡淡的說到。

雖然他是在場最年輕的一個,但是希德的話卻讓其他人都感到淡淡的壓力。

“對於片酬而言,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吝嗇的人,不管是誰拿到這個角色,也不管他的片酬原本是多少。我的條件都是,隻要《蜘蛛俠》的全球票房超過7.5億美元,我就會通過獎勵分紅的方式,合計支付1000萬美元。”

希德雖然嚴厲的要求了三部打包片約的簽約方式,但同時對於蜘蛛俠彼得·帕克的片酬,也給予了很高的票房分成。

而且,希德並沒有采用麻煩複雜的百分比階梯法,而是參考“曆史上”迪斯尼一強獨大之後所采用的方式。

隻要電影的全球票房超過一個標準線,那麼主演就可以補齊片酬到千萬級的票房,這既能夠有效減少前期成本,也可以讓主演的片酬和電影的表現相掛鉤,讓他們的努力方向與整個劇組達到齊心協力。

“但是是三部都一樣,單部最高隻有1000萬的片酬。”經紀人大衛·奧加特再次表示不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