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早飯,楊帆早就養成了不吃早飯的習慣了,偶爾有時候餓了也硬挺到中午再猛吃一頓,不是自己不會做,恰恰相反,楊帆從小就受父親教育,十多歲就開始學做飯,本著做個“三好”男人,結果....
而如今不做是因為他自己懶得買菜,每天店裏家裏兩點一線,純屬一天天混日子,至於明天會怎樣,交給明天去吧。
楊帆的店鋪離他住的地方不算太遠,出了路口向左走,過兩個街就是了,店的兩邊一家是理發店,另一家是家超市,而在街的斜對麵有家中學,這些年來一直靠這些老師學生們支撐著生意。
至於理發店,像楊帆這麼散漫的人,理發店一年也去不了幾次,也就不怎麼在意。
而超市的老板他倒是比較熟,平時總去買煙,有時候中午懶得出去吃,就買點花生加點酒就湊合了,時間久了,就叫到一起喝點。
老板不是本地人,是SD人,也算是個老鄉,楊帆的老家也在SD小時候還在那上過學,兩人也比較談的來,平日裏稱兄道弟的。
超市老板姓王,今年有四十多歲了,有個兒子在外地上學,妻子去世多年了,是交通事故,為了兒子,這麼多年來都是一個人過的,也挺不容易的。
楊帆叫他王哥,王哥為人很爽快,心也好,楊帆剛開始來這時,王哥幫了他不少忙,因為新店開張,沒有什麼顧客,更別說什麼回頭客了,總是那麼一點筋頭巴腦的小活兒,一個月下來,楊帆沒掙幾個錢,加上吃飯和房租,還倒貼了不少,本打算放棄了。後來王哥給他介紹了幾個常來他那的老師,也算一些穩定客戶了,不然的話,楊帆早就關門大吉卷鋪蓋走人了。
店門開著,楊帆知道已經有人在了。
本來當初買下這個門市時,楊帆打算自己幹,後來王哥提議隻幹打印有點太單調了,而且沒什麼利潤可言,可楊帆又不會別的,大學三年,自己除了發泄就是混日子,別說毛皮了,就連一點皮毛都沒學到,而他自己也不想浪費太多精力。
店裏有三十平米左右,自己打印的地方本來就不怎麼占地方,開始他還在店裏麵弄了個沙發和茶幾,和一張支架床。
一是為了充門麵,來個客人總要有地坐吧,總不能站著幹等,沒活兒的時候自己也能舒舒服服的休息下;二是店裏確實太空蕩了。
聽了王哥提議後,索性就給租了出去。
現在,店裏除了楊帆的打印以外,還多了一個手機的收費站,一個做電腦維修。
收費站的姓紀,楊帆平時就叫她小紀,是個二十五六的女孩子,長得不高,不到一米六的個頭,紮個馬尾,白淨的臉蛋兒,五官還算清秀,就是帶著一副高齡近視鏡,倒是蠻有學識的樣子。
小紀是去年剛租進來的,為人挺開朗的,對楊帆平時總是“帆哥,帆哥”的叫,可以想到,像楊帆這樣見到女孩就腿軟的人,如果女孩子不主動和他混熟,他還真不知道日後該怎麼相處下去。
另一個就是楊帆現在唯一的哥們,叫李開,他倆同歲,李開來店裏有三年多了,剛開始他還隻是一個小學徒,和師傅一起來的,這小子聰明還會來事,兩年來把師傅哄得團團轉,學的一身不錯的手藝。
後來,他師傅把店裏的事都交給他了,平時就在家裏,很管店裏的事了。現在就他一個人忙裏忙外的,忙的時候,楊帆就幫他打打下手,李開一個人做的井井有條,不得不說,這李開很能幹。
一進店裏就看見李開在看雜誌,再看小紀正在那忙著收拾桌子。
“帆子!昨晚又通宵去了?”見楊帆進來李開說,
“哪有,不過是堵車而已..”楊帆笑嗬嗬的說到
“嘿!11路也能堵車,你行啊!!”他滿臉鄙視的說
“11路”就是兩條腿走路的意思,這小子知道楊帆從家到這隻有兩條街,根本不用坐車,現在在這玩笑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