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蔣光頭的ZY軍就占領了蘭考,威脅開封,晉軍陣腳大亂。這件事使反蔣聯盟大為震動。劉茂恩帶走了一個師,兼並了萬選才第六路軍的大部,還順手端掉了晉軍的兩個炮兵營。這等於白白讓蔣光頭增加了8萬多精銳之師。本來,反蔣聯盟進展順利,眼看就要形成對ZY軍的合圍,他們的陣地卻忽然出現了一個大口子。蔣光頭再乘亂一陣反攻,晉軍抵擋不住,稀裏嘩啦地退了下來。幸虧馮玉祥的西北軍及時增援,孫良誠和吉鴻昌重創了劉峙的第二軍團,才使晉軍停止了潰退,穩住陣腳。
此後,中原大戰中的主戰場呈現了膠著狀態,雙方在開封以東的廣大地區展開了拉鋸。對反蔣聯盟來講,最宜速戰速決,時間拖得越長變故也可能越多;而蔣光頭卻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加緊對東北軍的拉攏,改變對自己不利的局麵。蔣夫人拉攏劉茂修,為爭取戰場形勢的好轉起了重要作用。
中原大戰自1930年4月爆發後,雙方投入總兵力達150萬人,在隴海線、平漢線、津浦線大規模廝殺。西起潼關,東至連雲港,北起濟南,南至浦口,方圓數百裏的大戰場,硝煙彌漫,炮聲不絕於耳。雙方各有勝負,勢均力敵。到了8月,經過4個月的激烈廝殺,戰事成拉鋸局麵。
在此局勢下,擁兵關外的張少帥就成為了左右戰局的關鍵力量。當時,蔣光頭有兵員61.93萬人,槍支47.9萬枝,機關槍2,479挺,迫擊炮1,010尊,大炮586門。此外,蔣光頭還擁有飛機143架。東北軍擁有飛機191架。就陸軍而言,東北軍與蔣光頭相比稍遜,但若以海空軍相比,東北軍則是蔣、馮、閻、桂的總和,獨占優勢。東北軍不光擁有數十萬人馬,而且自成體係,武器、彈藥自行生產供給,海空軍和炮兵齊全,所以在這時雙方打成拉鋸戰局麵,誰能贏得張少帥的支持,誰就能贏得中原大戰的勝利,最終能贏得整個華夏。
還在大戰開打之前,張少帥就身價百倍,蔣光頭和閻錫山都派出自己的代表前往沈陽和北戴河進行遊說。張少帥從自身的利益考慮,沒有答應參加反蔣的一方,表示保持中立,主張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
張少帥和蔣光頭有不錯的關係,對閻錫山和馮玉祥的反蔣一方也沒有惡意,但閻錫山勢力在平津地區的存在,卻妨礙了東北軍向關內的發展之路。平津地區是東北入關的橋頭堡,自從張作霖時代就把控製平津地區作為東北軍的頭等政治大事,也是東北軍向關內發展的頭號目標,張少帥對此是十分清楚的。蔣光頭二次北伐後,東北軍失去了平津地區,退回了東北,如果讓南京的ZYZF控製平津地區倒也還可以忍受,可是讓閻錫山控製則讓人擔憂。閻錫山也把平津地區視為自己的戰略要地,絕對不會拱手讓給東北軍。在拉攏張少帥一事上,閻錫山顯然舍不得下血本。
相反,蔣光頭在這方麵的資本比閻錫山雄厚得多。6月,南京ZF特任張少帥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還把河北省和北平、天津二市劃歸張少帥管轄。此後,在蔣夫人的幫助下,蔣光頭還讓英、法公使對張少帥施加影響,並以巨額資金為後盾進行拉攏。
在拉攏張少帥這件事上,和張少帥一向甚有交情的蔣夫人又給蔣光頭幫了大忙。由於自己不便出麵前往沈陽,她特意讓蔣光頭派吳鐵城陪同張群一起前往沈陽進行遊說。蔣夫人深知張少帥的脾氣喜好,就建議蔣光頭,讓吳鐵城的新婚夫人楊慧珍一起前往。楊慧珍人長得漂亮,也會交際,和蔣夫人很熟。蔣夫人特意囑咐她要多陪張少帥打牌,這樣既可以融洽氣氛,讓張少帥高興,還可以乘機送錢。
吳鐵城一行帶著蔣光頭的200萬銀行支票到了沈陽,住進了沈陽最高級的賓館,進行銀彈攻勢。而另一邊閻錫山和馮玉祥的代表隻帶著500元,當然住不起高級飯店,就連吃飯的費用也很拮據,哪談得上用錢鋪路打通張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