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這麼說,因為中國古代的先賢們都是說教的高手,道德的騙子,真正能夠為人師表的不多,以朱熹為例,朱熹有扒灰的傳言。《宋史》卷三十七有載:“監察禦史沈繼祖劾朱熹,詔落熹秘閣修撰,罷宮觀。”。即指南宋寧宗慶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監察禦史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狀,如“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私故人財”等等最主要的是是,朱熹本人承認了“納尼為妾”、“私故人財”。
其中還包括“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家婦不夫而孕”。意思是說朱熹曾引誘兩個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時還帶在身邊招搖過市;朱熹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上了孕。
在“慶元黨案”中,監察禦史沈繼祖主張將朱熹斬首,以絕“朱學”。其實如果真要絕了朱熹偽學,還真是中國之大幸矣,也不至於導致中國文化嚴重滯後西方文明近一千年,導致十三世紀之後的中國文化嚴重偏離正確的發展方向,無法將封閉的二元文化上升到開放的三元文化中去,至使中國社會發展滯後近千年,幾乎完全喪失資本主義發展階段。
不要一提到朱熹就是什麼“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了。
其實也就是個道貌岸然,滿嘴仁義道德的偽君子罷子,滿嘴都是“窮天理,滅人欲”我做你不做的偽道德的教條主義的鬼話。
可以說古代中國文人沒有一個具備客觀唯心主義思維,完全的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思維模式,完全的二元封閉思維,根本不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
隻是一味的強調天定“格物”與你必須知道你的身份地位是天定的,你生貴族,天定的,他生是賤民,天定的。這個道理是“格物”的,你必須深入了解直至融入血液裏。
現在說,我為什麼必須知道,並必須深入的了解你的“所謂格物,便是要就這形而下之器,窮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還要必須盡知,直到融入骨髓裏。
為什麼?
難道你朱熹與小尼姑兒,兒媳婦兒,以及胡麗娘可以“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畫角吹殘,瑤台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而我就隻能用五指筢“蟲蟲心下,把人看待,…好好憐伊,更不輕離拆”的上下擼,難道這也是天定的?
這是他娘的哪門子的道理呢?
所以強調第三方意誌的重要性,強調唯心主義思維的科學性,千分緊迫,萬分重要。中國人千古以來就不認可客觀唯心主義的存在,並滅殺客觀唯心主義思想的產生。
原因是古代的權貴們不願接受唯心存在。
因為你接受客觀維心思維,就意味著你必須接受第三方意見,接受三權分立的民主政治,這對於集權政治而言是堅決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們寧願接受“格物致知”也不會接受“客觀唯心”。
其實,客觀唯心主義並非資產階級獨有,任何人都存在客觀唯心思維,隻是沒有從理論上加以論證罷了。
“客觀唯心”非常好理解,比如醫生醫治病人,法官審判犯罪嫌疑人,足球裁判,調研員,調解員,司法鑒定,公安,審計等等,等等,都是在應用第三方客觀唯心思維。
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在應用著第三方思維,可是在中國就是得不到意識形態的認可,並且偷換概念的將其列入唯物思維之中,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思想概念。
因為但凡是持唯物思維者都不重視人的存在,而是將人歸納入物質的範圍。
要知道凡是將人歸屬於物質的思想理論,都不重視生命的價值,而是視生命如草芥,一旦發生戰爭,殺戮爭伐就如入無人之地。
這就是中國人自古就不重視生命價值的原因,也是每逢朝代更迭,必至大量人口傷亡的原因。
一個美國人遇到搶劫,在無力抵抗的情況下,為了保命他會將身上所有財物交給對方,隻要留下生命就可以了,那怕被劫得一絲不掛。
但是在中國恰恰相反,中國人由於受唯物思想的教育根深蒂固,所以中國人如果遇到同樣的搶劫,則會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先保護好錢財,再說生命的問題。
到底是生命重要還是財物重要呢?恐怕不言而喻了。
錢財再多也沒有人的生命重要,錢財失去了可以再創造,但人的生命失去了就永遠回不來了。可見這種思想觀念的轉換是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