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他父親是您的學生!”【8】
————————————————————————————————————————
見有人找我,胡校長說:
“會先開到這兒,咱們休息十五分鍾。”
幾位主任都出去了,我想帶滕達回培訓處說話。
胡校長說:“就在這裏說吧!這屋有空調,涼快!”
讓滕達坐下,胡校長看了看他,問:“你叫什麼名字?”
“滕達。”
“你父親叫什麼?”
“滕向陽。”
胡校長對我說:
“我認識這孩子!他父親是我的同學,小學、初中都在一個班。”
我將滕達的情況向胡校長做了介紹,聽說滕向陽已去世,胡校長甚為惋惜。
我問滕達:“這回怎麼樣?又出了問題嗎?”
滕達說:“其實這回挺順的。那王伯伯是廠裏的人事科長,說話挺管事的。辦手續時人家要畢業證,我沒有。人家說沒畢業證,讓學校開個證明也行。”
胡校長問:“你原來在哪上學,畢業證呢?”
“我在廣寧路中學,沒畢業。初三隻上了一學期,我就不上了。”
“為什麼?”
“我學習不好,又淘氣,老師看不上我,總擠兌我。”
我不由得一番感慨:
有的教師為了升學率,便找出種種理由擠兌成績太差的學生退學,至使一些孩子流失到社會上,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早已不是新鮮事。
然而,這卻也不能單單埋怨教師。學校考核教師也是看升學率。又不能僅僅埋怨學校,因為學生家長、上邊各級領導以至於全社會,在評價一個學校時,往往也會將目光停留在升學率上。
學校不注重升學率行嗎?不行。升高中、考大學看什麼?看的就是分數。隻要有這個指揮棒在頭頂上高懸著,其他都是空談。取消這個高考指揮棒行嗎?也不行。在當前這種社會風氣下,不憑分數錄取,還能憑什麼?這幾乎已形成了一個怪圈,誰也無法擺脫。
高喊的素質教育隻能是個口號,實際上幹的卻是應試教育的工作,這真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悲哀!
胡校長說:“廣寧路中學的校長我認識,我先打一個電話。要不行,我帶他去一趟。”我沒讓胡校長去。
廣寧路中學離我校很近。
人家校長挺好說話,到了教務處一位辦事員那裏卡了殼。這位女老師臉一沉:
“這個證明開不了!”
校長問:“為什麼?”
“他初三就退學了,怎麼能開畢業證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