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萍水相逢(一)鐵路乘警張為民
1、鐵警新人
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緊張的春運時刻,張為民的神經不由得又繃緊了起來。早在春運開始前的半個月,鐵路各級公安機關就已經開始召開會議,傳達指示。要求,動員所有民警,提前做好準備,堅決打好春運安保這場硬仗。張為民所在的鐵路乘警支隊則值乘X省開往全國各地的所有列車。
X省是個農業大省,所生產的糧食總產量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但最近幾年,X省農村的輕壯勞力卻在逐漸減少,他們大都選擇了外出打工。國內的幾大直轄市,以及GD江浙等南方經濟發達的省會和城市,是他們選擇最多的地方,所以,根據相應的鐵路客運計劃,每天,由X省開往這些地方的列車都不隻一趟。到春運的時候還增加多趟到這些城市的臨時旅客列車。而張為民單位所在的永埠市則是全國最大的民工發源地之一,平常,每天由永埠開往GD方向的旅客列車有三趟之多,趕上春運的時候,則增加到六趟。
在《人民警察之歌》中,這樣唱道:“在繁華的城鎮,在寂靜的山穀,人民警察的身影,陪著月落,陪著日出。神聖的國徽,放射出正義的光芒,金色的盾牌,守衛著千家萬戶......”而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有這樣一種警察,他們居無定所,伴隨著飛馳的列車,行走在祖國的四麵八方。他們以火車為家,火車也是他們的陣地和戰場。四季輪回,周而複始。這種在火車上工作的警察,就叫做乘警。而我們小說的主人翁張為民,就是X省永埠鐵路乘警支隊的一名乘警。
張為民今年35歲,上過警校,身高一米八零還多,雖不是特別魁梧,卻顯得結實精幹。但張為民最初幹的不是乘警。他從警校畢業後,先是分配在鐵路上的一個貨場派出所工作。
鐵路貨場派出所,這是鐵路公安機關特有的治安保衛單位,主要任務就是保護鐵路貨場的貨物安全,比如防止貨盜等等。而張為民到貨場所報道後,又被分配到了該所一處位於永埠市東郊的駐站點擔任駐站民警。
以前有句歇後語,叫“鐵路警察,各管一段”。這是因為鐵路警察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在鐵路上,除了火車上的乘警以外,沿線地麵的各個鐵路派出所,不僅要保衛各個火車站的安全,還要保衛火車站附屬站場以及漫長的鐵路線路的安全。所以,一般鐵路沿線,每隔一段都要設有一個鐵路民警駐紮的駐站點。而張為民分到的這個駐站點,既離所部不遠,還位於永埠市郊區一處一風景區的旁邊。四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這個地方的駐站民警原來是一個從所隊領導退居二線的老同誌,剛剛退休不久,張為民就來接他的班了。張為民沒想到,自己這樣一個年富力強的警校畢業生,竟然一開始就做起了駐站民警。他弄不清單位這樣分配的意圖。但張為民知道,自己被分配到這裏,已經是很不錯的結局了。他警校的很多同學,都被分配到離家很遠的鐵路沿線小站去了。
每個年輕人剛參加工作時都會躊躇滿懷,也都會想到以後在事業上有所進步,有所突破。八十年代中期,在電視連續劇《便衣警察》中,有一首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歌,它這樣形容初入警界的廣大年輕民警的赤子情懷:““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博激流。曆盡苦難癡心不改,少年壯誌不言愁......”張為民也不例外。本來,剛畢業的他很想戰鬥在打擊違法犯罪的第一線,以至於建功立業,作出一番成就的。沒想到卻被分配到駐站點當起了一名線路民警。他隻好暫時收斂鋒芒,積蓄力量。由於駐站點的工作比較輕鬆,基本上是每天花個把小時巡視一下線路,然後把幾個看守線路的保安安排好,也就結束了。但人卻必須要在駐站點耗著。張為民就聽從了表哥的建議,開始參加法律本科專業的自學考試。張為民在警校的學曆是大專。身為律師的表哥說,考一個法律本科的文憑,不僅對以後的工作晉升有好處,而且還可以去考律師。張為民不是一個功利心很強的人,但他覺得,自己幹警察這個工作,多考考法律是有好處的。自己在駐站點工作,除了看看線路,還真沒有更好的事情可做。聽人勸,吃飽飯,就聽從表哥的建議,也不算虛度青春了。
不過,自學考試是很辛苦的。特別是一開始,張為民除了一翻書就頭疼,幾乎很難找到感覺。因為他從小喜歡讀文史類的書籍和亂七八糟的雜書。枯燥的法律課本他從來都沒喜歡過。可張為民不是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輕浮子弟,抱著對未來莫名的向往和憧憬,他終於漸漸學的入港。時間的巨輪悠悠地轉動著,它總會給勤奮的人以回報。通過在駐站點兩年多堅韌不拔的學習,張為民終於拿到了一所省內一流大學的法律專業自學考試的本科文憑。
人生的好多事情當時看起來像是巧合,又仿佛是命運在冥冥中的安排,但事後回顧,其實往往都有人為的因素在裏麵。張為民在駐站點已經慢慢適應,他在自己清閑的工作崗位上用學習來充實自己,漸漸學有所成,拿到本科文憑。但當他已經真正開始對法律產生興趣時,單位的一紙調令卻把他調到了永埠鐵路乘警支隊。張為民本來已經想到是可以聽取表哥的勸告,再去考一個律師本本的。因為在駐站點,空閑的時間太多了,完全可以再衝一下,去通過司法考試。張為民甚至設想過,如果自己做了一名律師,以後的生活將會如何。但調令改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