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九章 茅廬收義子(2 / 3)

我將府中管事的人召集起來,向他們交代好如何照顧司馬靜,而後便到後花園指點女兒趙靈習武去了。

趙雲回來時已經入夜,回到臥房,關起房門,一字未言,便將我緊擁入懷:“曉曉,我知道我做了一件讓你傷心的事。這一整天裏,我的腦海中一直縈繞著早上你離開時那含著淚的哀傷眼神,可是我想不到更好的辦法,我隻能這樣做!我相信你是懂我的,對嗎?”

“是的,我懂,”我心疼地輕撫著他的背脊,道,“我不僅懂你的無奈,更懂你的委屈,明明是清白的,卻不得不犧牲名譽替人補過,你這樣做是因為不想讓劉備為難吧!”

趙雲欣慰地點了點頭。

“子龍,你再看看我的眼睛!”趙雲依言望著我的雙眸,我努力地微笑著。

“此刻我的眼中還有哀傷嗎?已經沒有了吧?”我故作輕鬆地道。

趙雲沒有回答,卻深深地吻住了我 ,熱烈的吻甜美而悠長。春宵帳裏,又是一晚濃情。

第二日清晨,趙雲起得特別早。

“怎麼這麼早就起來了?天還沒亮呢!”我問道。

趙雲答道:“今天要陪主公去劉表哪裏赴宴,卯時就要出發了。”

“我也去!”我立刻起身道。

“不行!你得留下來監視司馬靜!”趙雲道,“倘若她真的做出對我軍不利的事情,必死無疑!就算你還當她是朋友,我們也沒辦法再保她了!”

“可是,我更擔心你的安危!”我道出心中所慮,“此行看似平常,卻暗藏凶險!我記得書上說劉表的後妻蔡氏和次子劉琮一直想害劉備,我隻怕他們擺的是‘鴻門宴’!”

趙雲輕拍著我的肩道:“放心吧!我會多加小心的!”

“等一下!”在趙雲轉身離去的瞬間,我忽然想起了劉備“馬躍檀溪”的故事,於是又叮囑道:“從今天起,劉備每次去劉表那裏,你都要想辦法讓他騎那匹叫‘的盧’的馬去!而且,如果哪一天你在劉表那邊與劉備失散了,就往檀溪方向追,到溪對岸去找他!還有,最重要的是讓劉備自己警覺一些,見情形不對就趁早溜之大吉!”

趙雲點頭應道:“好!我都記下了!你自己保重,我走了!”

偷得浮生半日閑,我懶懶地睡了個回籠覺,直到日上三竿才從床上爬起來。簡單梳洗一番後,徑直來到司馬靜的房間想看看她正在做什麼。然而,屋子裏卻空無一人。向府中管事的人探問,得知司馬靜在趙雲離開後不久便不見了,而且後院的馬廄中少了一匹馬。

她走了嗎?走了更好!我就不必再擔心她會對趙雲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了!

等一下……不對頭!趙雲隨劉備出門,她也出門?她該不會趁他們出公差,尾隨其後,耍什麼花招吧?哎,諸葛曉啊諸葛曉,都怪你自己貪睡!早些起床看住她不就沒事了?

我選了匹快馬,疾奔出城,本想去追趙雲和劉備,不料奔波了大半日,卻到了一片不知名的山區。

不是吧?竟然會迷路?我暗自焦急,見山穀之中有幾間茅草屋,不由牽馬走過去問路。

來到其中一座茅廬前,見兩個二十七八歲的男子正在籬笆小院內對弈,我上前作揖,道:“請問……這裏是什麼地方?”

沒有回應。

居然當我是透明的?可氣!於是,我提高聲調又道:“請問……”

“姑娘難道不曉得‘觀棋不語’是基本的禮貌嗎?”其中一人似有不滿地開口道,他在說這句話時,目光依舊沒有離開“棋盤”。

我打量了他一眼,這人麵容清瘦,顴骨突起,細眉細眼,相貌比他說話的語氣更刻薄!

留意到兩人並未將圍棋的黑白子下在普通棋盤上,而是下在一方地圖上,我不以為然地笑道:“這天下應該是三分的,你們隻有兩個人怎麼下得成這盤棋?”

那兩人驚奇地彼此對望了一眼,而後又都立刻低下頭專心地去看地圖。

見依然沒人理我,我自覺沒趣,隻好牽馬離開。

“姑娘請留步!”聽得出是另外一個人的聲音。

我轉回身,見他已站起身。此人長身玉立,正微笑地看著我,眉宇間透著英氣,手中輕搖著一把羽扇。

“姑娘剛才說這盤棋兩個人下不成,那可否請姑娘一起加入戰局?”他笑問。

“我不會下棋!”我從地上拾起三塊石頭在地圖上擺出魏、蜀、吳三國的位置,自信滿滿地道:“但是我知道,不久的將來,局勢會是這個樣子!”

“果然見識不凡!敢問姑娘怎麼稱呼?”那人又笑問。

“我叫諸葛曉!”我答道。

“真是巧了!姑娘竟與在下同姓!在下諸葛亮,字孔明。”

“原來是‘臥龍’先生?久仰大名!幸會,幸會!”我喜出望外!眼前這位就是我自童年時起就十分崇拜的先祖諸葛孔明?我終於親眼見到他了!果然是人中之龍,器宇不凡!

諸葛亮又指著旁邊那個人向我介紹道:“這位是在下的朋友司馬懿,字仲達。”

“朋友?你和他怎麼會是朋友?”我奇道。曆史上他們兩個不是爭霸天下的死對頭嗎?

司馬懿冷冷地插口道:“聽姑娘的語氣,我似乎不配做孔明的朋友?”

沒想到這個司馬懿如此敏感,我忙解釋道:“司馬先生多慮了,在下並無此意。”

司馬懿不悅道:“既然你和孔明一樣,都認為曹操不能統一天下,那你就留下來陪他一起論證三分天下的可能性吧,在下先告辭了!”

“哎?他怎麼走了?我隻不過是個來問路的人而已,他犯得上跟我生氣麼?”我不明白司馬懿為何拂袖離去。

諸葛亮笑道:“他是在生我的氣!自從在嶽父大人的一次壽宴上結識司馬兄以來,每次他與我打賭,最後總是他輸,因此他一直是很不服氣的。官渡大戰那會兒,他說袁紹會贏,我說曹操會贏,結果曹操大敗袁紹。如今他認為曹操即將統一天下,而我卻認為天下將會被分而治之,正在爭論之間,你卻來到此處,意見竟與我相同,所以他自然是要生氣的。”

我道:“有什麼好氣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曆史定律!”

諸葛亮讚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姑娘真是談吐不凡,語出驚人!”

我不好意思地笑道:“嗬嗬,先生過獎了,我也隻不過是在書上讀到的而已。”

“哦?有這樣一本書嗎?孔明自認書讀得不少,卻從未讀到過這樣一句話。”

“呃……應該有吧!不過我讀書通常是沒什麼章法的,所以總是記不得出處……”為了轉移他的注意力,我有意將話鋒一轉,“先生滿腹才學,又對當今的局勢分析得十分透徹,為何還不出山開創一番大業?人生苦短,先生就不擔心此生會在等待中虛度嗎?”

“姑娘竟能看出孔明是在‘等待’?那你可知我在等什麼?”諸葛亮探問道。

“或許是在等待時機,等待一個明主的出現。”我答道。

諸葛亮欣喜地望著我,道:“姑娘真稱得上是孔明的知己!目前北方的曹操和江東的孫氏勢力雖日漸增長,卻都不是孔明眼中的誌同道合之人,所以孔明在等待第三個有資格爭天下的人出現!”

我點頭笑道:“請恕我直言,以先生的曠世之才,何需等待明主?先生不用等,隻需問問自己的心願意幫誰?先生決定幫誰,誰就是這第三個有資格爭天下的人!”

諸葛亮一怔,似有所悟:“原來如此!姑娘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告辭道:“那就祝先生早日龍騰五嶽!時候不早了,在下還要去尋人,可否請先生告知如何走出這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