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滄浪濯塵 第一章 七道梁(1 / 3)

“七道梁”村是個很奇怪的地方。外人稱它為“七道梁”,而本村的人則拒絕這個稱呼,他們堅持原來的村名——陶家堡。

這裏有個風俗,如果有人上吊自殺,就在上吊的梁上砍一道痕,警告那些趕考的書生或者路人不要住在這個不吉的屋裏。一道梁為凶,二道梁為大凶,三道梁則無比凶險。一般來說,出現三道梁的房屋少而又少,而“陶家堡”卻有一個“七道梁”,也就是說,那件房子裏有七個人上吊自殺,其詭異程度可想而知。

也許因為有個很凶險的房子,“七道梁”村一直都很窮。去年村長女兒考上了大學,為籌措學費村長拉了一屁股債,就撂挑子跑出去打工了。村裏沒有村長可不行,正好鎮裏來了一批大學生村官,其中一個叫葉天成的年輕人主動申請來“七道梁”,鎮長求之不得,馬上批準他任“七道梁”村村官。

………………………………………………………………………………………………………………

從那一刻起,葉天成自己都不曉得,他的一些行為,在遙遠的千裏之外的一個闊大的地下建築內,一台高運算級的電腦裏,開始記錄。

道德檔案開啟,開啟人:道德法庭偵查司白無常,記錄人,道的法庭檔案司何千手。檔案戶主:葉昌生。職業:村官,公務員。道德臨界點:尚未發生。檔案編號:魏區200303950001號。密級:絕密。

2003是年份,0395是陶家堡所在城市的編號,

……………………………………………………………………………………………………………………

葉天成自己處於懵懂之中。其實,他的選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對葉天成來說,做村官一是走公務員捷徑,第二,他女朋友萬晴在“七道梁”村小學做老師,他去“七道梁”工作,兩個人正好在一起。

萬晴和葉天成是初中同學。那時候,在縣城工作的叔叔幫助萬晴轉到縣實驗中學上學,跟葉天成成了同桌。從農村到了縣城,萬晴不免有些自卑。葉天成熱心幫助她,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好。久而久之,他們就戀愛了。

葉天成家境不太好,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則希望葉天成讀書能有出息。葉天成學習很努力,最後考上了高中。萬晴則選擇讀師範,因為她打定主意,盡快工作,然後幫助葉天成上大學。兩年後,萬晴師範畢業,回到本村小學做老師。她省吃儉用,積攢錢幫助葉天成。葉天成考上大學後,學費家裏出,而生活費基本上都是萬晴幫助的。寒暑假裏,萬晴則去看他,一直到葉天成畢業。所謂“患難見真情”,他們倆年紀輕輕,卻是標準的“患難夫妻”。終於,葉天成爭取到了機會,既解決了工作,又和愛人在一起。

“七道梁”是縣裏最偏遠的村落,葉天成到村裏後,萬晴帶著他熟悉村情。萬晴介紹說,村子靠近黃河,河堤那裏有成片成片的蘆葦蕩,很多人靠編葦席為生。這幾年葦席生意不好,所以很多年輕人都跑出去打工了。葉天成開玩笑說:“連村長都打工去了,咱倆卻來村裏了,怪不得村民們不理解呢。”

萬晴挽著他的胳膊,甜蜜地說:“別人怎麼看我不管,反正隻要在一起,掙多少錢都無所謂。”萬晴對金錢不看重,她家境不錯,兩個哥哥跑運輸掙了不少錢,在村裏蓋了小洋樓。萬晴都打算好了,過兩年一切都安定了,她和葉天成的工資,家裏再貼補點,在鎮上蓋所帶院子的小樓是沒問題的。老師的工資提了好幾次了,萬晴年齡不大,但參加工作的時間不短了,而且她還是有編製的正式老師,因此她的工資不低。國家積極支持大學生村官,投入很大,所以葉天成的工資也還不錯,總之,不管村裏狀況多不好,他們倆的美好生活就在眼前了。

葉天成挨家挨戶地訪問,逐漸摸清了村裏的情況。沒事時,他便蹲在牆根下聽老頭老太太們嘮嗑,聊些陳年往事。他發現,老人們非常喜歡聊陶家的故事,而村名的由來也正是因為陶家——

46年前夕,劉湘屬下的134師師長陶梵泉不忍兄弟相殘,辭官回鄉。陶梵泉帶著家人在自家的老宅住了一段時間後,看上了緊鄰黃河的一塊地,這裏綠草茵茵,沙鷗飛翔,鯉魚肥美,景色美不勝收,於是他大興土木,在這塊地上修築了一所宏大的宅院。

陶家不惜血本,將陶宅打造成方圓百裏最有名的宅院。宅子外表看起來古樸,青磚紅瓦,但內部裝修現代。而且,宅子四周有塔樓,家丁荷槍實彈警戒。有人說,陶家儲存的槍支彈藥,比縣裏警察局的都多。

陶家的豪富,自然惹起了匪徒們的注意。他們連續幾次進攻陶宅,不論是夜襲還是強攻,都被陶家打得落荒而逃損失慘重。陶梵泉戎馬多年,兩個兒子又都在軍隊裏做過事,他們沒事就組織家丁們演練,這些草莽的匪徒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匪徒們打著“劫富濟貧”的旗號,幹的卻是傷天害理的勾當,百姓們對他們恨之入骨。當他們被陶家打得落花流水時,百姓們無不叫好。鄉間不太平,大家請求陶梵泉組織巡邏隊,保衛一方平安。陶梵泉欣然答應,他不要大家的錢款,自己出錢,組織了一隻上百人的地方武裝,添置了槍支彈藥,還搞來兩門小鋼炮,這陣勢,連警察都不敢來此騷擾了。

亂世之中,陶家堡的生活也並不寧靜。不久,陶梵泉一家六口人先後上吊自殺,事情之詭異,令人無不咋舌。事後,陶家人那詭異的“七道梁”聲名遠播,外人添油加醋,將陶宅渲染得陰森恐怖。小孩子們哭鬧時,大人們就嚇他:“再哭就給你送到‘七道梁’去。”久而久之,陶家堡在外人嘴裏就成了“七道梁”。

所以,雖然陶宅建築精美宏大,但卻無人敢住到裏麵。不久,裏麵便蛛網密布,蛇鼠橫行了。

解放後,工作組進駐陶家堡。工作組認為,村子裏陶姓占少數,村名卻為“陶家堡”,說明了反動大地主陶梵泉惡霸一方。既然別人都稱這裏為“七道梁”,“七道梁”又代表了陶梵泉的滅亡,因此,按照約定俗成的做法,村名就更名為“七道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