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奇特的失憶案(1 / 2)

一九九二年,夏。

蘇城,幹將門派出所。

所長閆誌義打開麵前的一份卷宗,嘴唇緊抿,雙眉擰成一團。

卷宗右上角,貼著一張一寸大小的證件照,一看就是才拍不久。照片上是一個很年輕的小夥子,劍眉星目,高鼻梁,嘴略顯秀氣,留著一頭短發,外表既中又透露著幾分精神。

“白雲天,男,18歲(自稱),民族漢,籍貫未知。

八月十六日,該青年來到派出所,自稱被人打暈。除知道自己姓名及年紀,家庭住址、親人等信息全部失去記憶,希望派出所能提供協助,幫助其找到家人。

該人隨身隻有一台形似隨身聽,被其稱為學習機的電器,和一副類似聽診器的耳機之外,並無其他可以表明身份的物品。

檢查發現,該青年後腦勺有一道兩公分血口,疑似被鈍器擊打所致……”

閆誌義翻到卷宗後麵的醫院檢查報告,上麵是東城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證實白雲天後腦勺確實是被打擊受傷,還附帶了傷口照片、X光片。

他將醫院報告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然後又翻回到前麵,繼續看到。

“該名青年說話彬彬有禮,用詞偏向書麵化。言談中不帶任何方言口音,普通話非常標準,且無法提供任何有幫助的信息,故無法判斷其籍貫。隻能猜測,其或許是從小在大院環境長大,受父母影響,從小就學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閆誌義抬起頭,目無焦點地茫然望著對麵牆壁,陷入沉思。

對於這起奇怪的失憶案,他出於好奇和懷疑,曾親自參與詢問,確認白雲天有著一口不遜色於播音員的標準普通話。從對方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流利程度,他判斷對方的確是從小就說著普通話長大,而不是後天學習養成。

他曾故意讓所裏一名擅長多種方言的民警,在對話中突然變換方言,以引誘或是誘導對方暴露出方言口音。

結果發現,白雲天對使用範圍較窄的方言完全沒反應。對於流傳範圍較廣的東北話、陝西話、四川話、山東話、廣東話、浙江話能聽懂,但感覺比較吃力,而回答時,則仍是用流利的普通話予以回應,絲毫沒有破綻。

基本可以確定白雲天說話,真真正正就沒有一點地域屬性!

這也進一步,證實他確實是在普通話環境長大,沒有任何的方言習慣。

而且對方說話斯斯文文,皮膚之細膩光澤,連所裏的兩名女民警都羨慕不已。

由此可見,他原來的家境應該很好。

再以他多年辦案經驗判斷,對方的迷茫、無助、痛苦、難過等情緒完全發自內心,絕非偽裝。

這也排除了對方報假案,戲弄辦案民警的可能。

可他們連續走訪了市裏全普通話環境的政府大院、學校家屬宿舍、黨校係統、研究機構,甚至包括部隊大院,一圈走訪下來,都表示不認識此人。

同時這段時間,市裏也沒有外來人口走失的報案。

這就讓閆誌義他們毫無頭緒,不知道從何處查起。至於進一步擴大調查範圍,將範圍擴大到外市、全省甚至全國,限於權限和經費,他們又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