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太古時期,有混鯤、元鵬混世,能吞食宇宙、絞破洪荒,不知經曆幾千幾萬個紀元,虛生實,無生有,浮動生靜止,黑暗生光明。在混鯤之上,元鵬之下,有“虛無”從中走來,以太古之力化二者為鴻蒙,號“虛無之主”。鴻蒙初開,其中質輕者上浮為天,濁者沉降為地,九天之雲端孕有雷電,劈打在虛空上,生鴻蒙之氣,十地之幽冥養育玄清,流淌在土壤裏,生萬物生靈。鴻蒙之氣分陰陽,在天地間流轉三百六十大周天,成日夜之精,萬事萬物行大五行之道,天地間有形有狀之體不出此五行。又不知過多少歲月,方才形成這蔚為壯觀的山川地理形勢,乃至於天地間的花草樹木,人獸禽鳥,小到方寸間的沙礫塵土,大到鴻蒙三千俗世界,若是論天地之浩瀚廣大,不知她有幾千幾萬裏。上古寶卷曾留下隻言片語,曆經這許多曆史的吹打,時至今日,城裏鄉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唱誦這首歌:

鴻蒙世間浩如煙海,

四族爭鋒七王並立。

陰陽五行術武橫行,

殺伐不止枉為順民。

鴻蒙的地勢引用上古殘卷妙言:

縱橫三山掩五嶽,連橫九天下清幽。

這三山五嶽九天十八轉,每一處都是奪天地之造化,化鴻蒙之精髓的鬼神之地,恰似一粒粒耀眼的明珠,隨意灑落在天下各處。自古有歌謠,唱得好:

“問須彌,邀靈台方寸,雲詭雲量,何處藏風。險五嶽,九恨九重,急轉十八下清幽。”

靠近雲霧之地的去周國內也流傳著古詞:

須彌子,方寸方丈,雲詭雲量風藏雪,五嶽何在?

紅塵堪破,奈兮奈何,夢斷離魂,岑潛九回,清藪天,妖惘誠不破,洞別離,九恨九重莫名天。

悲轉,肆轉,愛恨轉,往生轉陸行,拂風轉空,自有大自在。

這詞裏說的的便是三山,五嶽,九重天以及那處於地底深處的清幽十八轉,隨著千年歲月的顛沛流離,人事消磨,以奇險著稱的五嶽早已淡出曆史,而十八轉又剩下來幾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