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天壤之別(2 / 2)

最可氣的是,當盜版商開始刻意躲著工商城管的時候,工商和城管開始了便衣執法,是便衣執法,其實更像是釣魚執法,一般就是派一些年輕姑娘,穿著便衣到盜版攤販那裏,一臉人畜無害的詢問:“老板,有《那些年》的盤嗎?”

老板隻要有,然後把盤掏出來,立刻就會從四麵八方殺出一大票便衣執法的工商和城管,把所有的碟片抄個幹淨,如果攤販不配合,直接扭送派出所行政拘留三。

這麼一搞,幾乎所有的盜版商販都在《那些年》上折過戟,有的甚至折過不止一次。

幾次三番下來,國內各地的盜版商販基本上都不敢兜售《那些年》了,雖然市場需求極其旺盛,但他們依舊不敢進貨,更不敢上街兜售,這可苦了那些盜版光盤製作商,這些人常年拉著設備在全國各地流竄生產盜版盤,遇見熱門電影、熱門專輯,立刻馬力全開,恨不能用00%的產能瘋狂生產、大賺一波,可是這次真是撞牆上了。

一個此刻在粵省某地農村開工製造盜版盤的商人,正對著自己倉庫裏十幾萬張《那些年》的光盤發愁。

他這批光盤所用的片源,是市麵上最好的盜錄版本,亮度高、色彩好、畫麵穩定,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盜錄時影院裏的人素質很高,沒人大聲喧嘩,更沒孩子哭鬧,所以這位商人花兩萬塊的高價買下了一份拷貝,回來之後就拚命生產製盤。

一開始的三萬張被下麵的分銷商搶購一空,他一看這利潤太大,毫不猶豫的加大馬力,一口氣生產了二十萬張,可是這二十萬剛出去一半,就立刻被分銷商退了回來,搞得他丈二摸不著頭腦。

這他媽可是市麵上最好賣的盤啊!你們怎麼都給我退回來了?

分銷商紛紛表態:“大哥,這盤是好賣,可是也容易出事兒啊!不少分銷商因為倒賣這部電影的盜版盤,連他媽老窩都給端了,人也進去了,我們想賺錢,可不想吃牢飯。”

“我日,往年你們賣日本那種片兒也沒這麼害怕啊!這《那些年》裏難道有鬼嗎?”

盜版商雖然不解,但麵對這種情況,也隻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裏咽,同時對所有退貨照單全收,沒辦法,將來還要靠這些分銷商賺錢,如果這次惹惱了他們,以後生產出來的光盤就得自己上街賣去了。

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幾次之後,整個盜版產業鏈裏都明確了一個宗旨,想好就別碰《那些年》……

不隻是盜版盤產銷產業鏈受到衝擊,就連盜版盤租賃業務都收到了工商和城管的大力管控,凡是有《那些年》的碟片租賃店,第一次沒收碟片,第二次直接關門。

跟那些在街頭攤位售賣的盜版商販不一樣,碟片租賃是有固定店麵的,沒辦法流動作案,所以被工商和城管這麼聯合起來一打,立刻就乖乖認慫,誰也不敢再打租賃《那些年》的主意。

正因為如此強大的盜版打擊力度在後端做支撐,《那些年》的票房增長勢頭才能達到完全停不下來的效果。

將近四億的票房對華夏商業電影來,絕對是破荒的第一次,而且這個數字對行業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在這之前,誰都不敢想象,一部電影的票房竟然能夠突破兩個億、三個億甚至有可能突破四個億,他們原本還以為華夏用戶不喜歡花錢看電影,但沒想到的是,李牧就有自己的辦法,讓這些用戶都湧入到電影院裏來。

媒體一直在跟蹤報道《那些年》的票房奇跡,影評人開始猜測這部電影最終的票房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而業內人士一邊看著《英雄》的慘死,暗暗發誓以後不能跟李牧對著幹,一邊琢磨著既然校園青春類型的電影這麼有市場,那自己為什麼不多拍幾個?

於是,在00年1月的下旬,不少影視公司都開始立項,準備投拍一部校園青春愛情劇,甚至有動作快的已經開始拍攝了。

而就在那些年票房達到9億,即將突破4億大關的時候,李牧忽然收到消息,好萊塢大名鼎鼎的哈維竟然來了華夏,在燕京等著跟李牧見麵。

李牧對哈維略有耳聞,知道這是個在華夏人的價值觀看起來,人品極渣的行業敗類,他大老遠跑華夏來,還要見自己,那八成是奔著牧影票務係統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