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跟李牧死磕(2 / 2)

吃過飯後,方平讓人安排盧允浩先回酒店休息,而他自己,則返回辦公室,準備與美國那邊的高層召開視頻會議,彙報這邊的情況以及進展。

剛好,美國那邊的時間也已經到了早上,對資本家們來,正是一工作開始的黃金時間。

視頻會議上,方平一五一十的把今跟盧允浩聊的情況告訴了連線中的一眾大佬。

得知盧允浩的態度以及想法之後,許多華爾街的大佬都不由搖頭,有人:“這個盧允浩,好像根本就不懂公司運作,一切光憑想象,兩千萬美元給他,未必真的能做出什麼事情來。”

“是的。”有人附和道:“哪有創始人一上來在使輪就給資本80%股份的?這種玩法,兩輪融資之後他自己就出局了!什麼人會主動要求這樣的投資條件?”

“依我看,這家夥簡直就是在搞笑!指望這麼一個根本不懂資本的人,去跟李牧對著幹,根本就是癡人夢!”

一堆華爾街大佬們你一言我一語,將盧允浩損的一無是處。

但就在這時,IDG資本的E庫爾特忽然開口,道:“諸位,我們都覺得這個盧允浩是資本圈的門外漢,但是,你們想過沒有,李牧其實也是門外漢。”

這句話,讓與會的所有人一下子陷入沉默。

E庫爾特繼續:“李牧如果真是一個精通資本的人,早就跟我們打成一片了,他可以幫我們賺錢,我們可以幫他把市值做到最大、幫他最大程度套現,等他手裏現金套得足夠多了,就應該搖身一變,成為華爾街的資本家,而不僅僅是一個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這樣一來,他不但能在實際業務上繼續獨占鼇頭,還能在資本圈不斷囤積資本,最終發展成一個頂尖的資本家,但是他最終做了什麼?他竟然把我們當做敵人、要跟我們站在對立麵上,這樣的人,難道不是一個資本圈的門外漢嗎?”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

確實,李牧根本就不是一個做資本家的料子,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把牧野科技以及淘寶科技做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這就證明,一個認真做事的人,未必要精通資本運作,也能把事情做好。

庫爾特接著:“我覺得,這個盧允浩雖然不懂資本,但他起碼能夠看清局麵,而且又有一定的影響力,既然我們一時半會也找不到更合適的人,不妨就讓他試一試,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趁著李牧還沒有在整個華夏範圍內鋪開餓了麼之前,盡快動起來。否則一旦貽誤了這個好機會,這件事讓誰來做,恐怕都不可能成功了!”

一句話驚醒夢中人。

眾人這才意識到,現在的關鍵不是挑盧允浩的不足之處,而是要讓盧允浩盡快先把業務跑起來,先在李牧還沒有觸及到的地方占上一個坑。

給盧允浩兩千萬美元,對這些華爾街大佬來不是問題,他們之所以糾結,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模式一直忠於利益,他們擔心這兩千萬美元砸進去最後隻是陪瘋子揚土。

但是,現在看來,眼下最合適的人選就是盧允浩,時機緊迫,已經容不得他們再多考慮了。

於是,大家急忙調整思路,開始正式基於盧允浩的情況,進行後續的投資規劃。

眾人很快做出決定,先給盧允浩投資兩千萬美元使投資,占80%股份,讓盧允浩盡快開展第一階段工作。

如果盧允浩第一階段做的不錯,第二階段大家繼續投盧允浩A輪,同時作為獎勵,盧允浩的0%股份可以不稀釋,如果盧允浩的表現還能讓股東滿意,那麼他的股份可以一直保留到B輪融資。

之所以要主動給盧允浩好處,就是為了確保這家夥手裏有足夠多的股份,否則幾輪下來,這家夥自己手裏如果隻剩下個位數,那他很可能隨時撂挑子不幹了。

這兩千萬美元的具體出資,由IDG牽頭投資50%,剩下的50%由另外五家華爾街投資機構以每家10%的比例投資,而往後的A輪、B輪一直到輪,還將由這六家投資機構按照這個5:1:1:1:1:1的比例,繼續投資。

華爾街這些大佬預想的最終理想結果有兩種:

第一種,累計投資不超過三億美元,然後以不低於三十億美元的價格賣掉,至於是賣給牧野科技或者其他公司,這個無所謂,價高者得;

第二種,累積投資不超過五億美元,然後以不低於五十億美元的市值在美股上市,從美國二級市場融一筆十億美元級別的巨資,繼續跟李牧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