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戴肇辰(1 / 1)

戴肇辰(1810~1890),字友梅(戴燮元)。丹徒(今江蘇鎮江)人。清監生。曆官兩淮鹽知事升知府、登州知府(清鹹豐十一年,即1861年任)、廣東廉州知府、瓊州知府、代理廣州知府。著有《求治管見》、《仕學錄》、《從公錄》、《從公續錄》、《從公三錄》、《丹徒戴氏遺書六種》。

收難民

鄉為城之屏,城乃鄉之障。寇氛自西來,鄉民膽先喪。

如鴻集澤中,如燕巢幕上。夜半火燭天,蹙蹙①靡所向。

願瞻城東隅,行疾神淒愴。急難無兄弟,長官乃眾望。

或謂難民多,糧匱難贍養。且恐宵小滋,池魚禍端釀。

長官亟下令,難民入必放。誰無父母心?忍睹流離狀!

恤難先婦嬰,次老次少壯。鄰封繈負至,一視無岐兩。

小民欣然喜,歡聲周挾纊②,日暮若歸市,大廈千萬廣。

迨③至寇壘郊,四鄉寢剽掠,宮土可憐焦,人口幸無恙。

四闉④亦蕭然,眾心泯惆悵。人謂長官仁,如獲再生貺⑤。

長官曰否否,幸免速官謗。

注釋 ①蹙蹙(cù cù):急促。②纊(kuàng):絮衣服的新絲綿。③迨(dài):等到,達到。④闉(yīn):古指甕城的門。⑤貺(kuàng):贈;賜。

賑流亡

昨夜屯東關,今晨屯北城。嗟彼蓬黃①眾,倉皇來避兵。

終歲不入市,舉目無親朋。嗷嗷口待哺,戚戚心多驚。

一幅流民圖,誰為監門呈。長官側然傷,孰非吾蒼生?

敞寺居以廣,稱物價必平。又為賑粥法,勸諭簡而明。

一二好義士,慷慨生中情。或施米一鬥,或助粟數升。

家或乏石儲,投錢囊以傾。且虞②人數多,設廠啟紛爭。

擔爾而與之,婦稚欣然迎。含哺更鼓腹,歡聲如雷鳴。

更選鄉少壯,登陴③複支更。晝則授以食,風雨窩以棚,

一舉而兩便,利益良非輕。古來博施道,亮舜病未行,

此乃急就章,敢雲濟群氓!

注釋 ①蓬黃:指蓬萊、黃縣。②虞(yú):憂慮。③陴(pī):城上的矮牆。

釋無辜

上天夙仁愛,聖賢有哀矜①。矧②茲無辜輩,同此物我形。

長官服政久,無敢枉縱刑,與其殺不辜,所願失不經。

有一綠衣人,萊民傳遇朋。讀書世為業,其年甫弱齡。

賊至脅以走,乘間出賊營。官謂誠非已,庶議多沸騰。

人心方淘淘,官乃持法行。事平取保釋,憫此孤丁零。

厥③後其父來,感恩真再生。又如雨山社,團潰獲其丁。

藏身乃火具,難分渭與涇。凡有類此者,釋之罪惟輕。

官為斯民告,天民同視聽。寬猛敢偏用,雨露繼雷霆。

注釋 ①哀矜(āijīn):哀憐;憐憫。②矧(shěn):況且。③厥(jué):氣閉,昏倒。

埋胔①骼

寇氛既東走,亟察四鄉戶,裹脅與逃亡,十已居其五。

慘茲白骨堆,義膽忠肝聚。或為王事死,或為義旗舉。

斷頭誠無悔,破腹不知苦。更有婦與兒,倉皇競膏斧。

橫屍白楊郊,幽魂渺何許?長官官斯邦,愧未鄉裏禦!

痛心增恕恧,極目倍淒楚,嗟嗟吾斯民,屍骸半無主。

狸嘬更蠅食,念及且泣語!昔者周文王,枯骨澤且普。

矧此被戕眾,死別無定所。爰勸官與紳,醵②金力共努。

下鄉速掩埋,庶免委壑腐,藏屍七百餘,義壕分男女。

競無六尺孤,為覆一杯土。事畢道場開,奠以香與楮。

官為斯民傷,此事究何補?死者長已矣,恨且極終古!

注釋 ①胔(zì):腐爛的肉。②醵(jù):湊錢喝酒。泛指湊錢,集資。

表忠烈

男兒貴忠勇,臨陣命授危。婦女貴貞烈,見敵死不辭。

憶自八月後,礴篥①城頭吹。鄉團多奮敢,羽檄②紛星馳。

盾頭慣磨梟③,馬革甘裹屍。誰無兄與弟,誰無妻與兒。

倉卒不及別,溘然④良可悲。其他婦女輩,大義頗能持。

賊來或自盡,夫亡或妻隨。義氣衝霄漢,名節完瑰奇。

長官抱隱戚,采訪命無遺。朝廷重旌表⑤,春秋祀以祠。

異賞延於嗣,光足輝門楣。寄語此邦人,前事從之師。

注釋 ①礴篥:礴,磅礴。篥(lì),一種簧管樂器。②羽檄: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③梟:一種與鴟鵂相似的鳥。喻勇健。④溘然:忽然。謂忽然去世。⑤旌表:古代統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