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小可憐1(1 / 2)

因此每年采茶,總會安排村裏的老人們聚集在一起祈福,直到采茶者回來。

但就算如此,每隔若幹年,總會有不慎者掉下懸崖,距離那斷崖八九裏開外的一座小山包上,多少年來已經豎起了數十座碑,葬下了數十生命。

采摘下來的茶葉,便要交給村中技巧最為熟練的炒茶師父來殺青。

霧白紅珠向來由霧頂小村的師傅們炒,技術從來不傳外人。而有趣的是,雖說平日裏炒茶的師傅有男有女,但唯獨炒霧白紅珠這一項,必定要女子前來。

霧頂小村裏的炒茶師傅稱炒霧白紅珠為“捧茶”。那霧白紅珠成茶之後,葉片蜷成一個小小的團兒,遍體是深沉的暗紅色,葉麵上鋪一層細長的白色茸毛,乍一看,白霧裹紅玉般,是謂“霧白紅珠”。

為了成就這樣的外相,茶葉的殺青是再重不過的關鍵。

霧頂村之所以把“炒茶”喚作“捧茶”,正是因此——霧白紅珠,殺青時不能炒,隻能“捧”!

一口一臂之長的茶鍋,架在炭火上,火勢要猛,氣勢要足,要將整個鍋燒得通紅,包括邊沿。此時便要下茶來炒,但鮮茶絕對架不住這熱力,單是貼上,葉就要縮,上麵的茸毛非損則焦,一鍋好茶便成了下品。

要使茶葉不損不焦,炒茶之時便要“捧”。

男子手粗,力道往往沉重,幼嫩的茶葉禁不住粗魯,因此捧茶隻能女子來,這就是為何霧白紅珠必要女子來炒的道理。那炒茶師傅,短襟緊袖,立在鍋邊,茶一入鍋,馬上就要將葉片翻身,半刻猶豫不得。而為了不傷茸毛,翻炒時不能用任何工具,隻能用手。茶葉甫一沾鍋,手就要跟上,貼著茸毛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手旋轉翻動。茶葉受熱要求絕對的均勻,這便要求捧茶者的手轉得快,用力勻,一揮一拂再一攪,結合抖散茶葉,借著手勢帶起的風和鍋底蒸騰的熱流,葉片騰空而起,再不能沾鍋超過一彈指的時間。

捧茶之時,全憑一雙眼一雙手,盯著熱流帶著風,時時拂、攪、翻,一刻不停,讓茶葉高不得低不得,全在鍋口的方寸間往複,反複被熱氣熏騰,一點點被熱氣紅透茶心,茸毛不損,這樣一鍋霧白紅珠,才是天下極品。

憐可的母親早年深諳捧茶之道,回鄉之後,若要謀生,恐怕是重操舊業。逍遙與禦辭二人到得霧頂州城,打聽得霧頂小村的去處,便不耽擱,徑直往霧頂峰下去了。

一路青山秀水,二人雖要趕路,卻也四處觀望。

山路走了約摸八九裏,仍不見村子,逍遙走得乏味,景致看久了也就是那樣,身邊的白衣青年又是沉默寡言之人,心裏不禁暗自嘀咕:“也就隻有丫頭能受得了他了,木頭一樁。”

又走了一會,逍遙忍不住,開口找話題道:“淩兄弟,你說這霧頂村怎麼還沒到?”

禦辭腳步不停,隻是淡淡拋來一句:“天色尚早。”言下之意,還有的是時間找村子,急什麼?

一句話把逍遙給堵了回去,他暗自翻了一個白眼,除了那丫頭他們之間果然沒共同的話題了……

逍遙又道:“要不我們等等小風吧。再往前走,怕是到時候深山老林的她找不到我們。”

禦辭停下腳步,想了想,答應。

兩人走到一條小溪邊,禦辭找了塊大石坐下,逍遙先去洗了把臉,帶著一臉水回來,坐在禦辭對麵,見禦辭仍沒有說話的意思,便笑道:“淩兄弟,你我好歹相識一場,坐在一起無話可說豈不氣悶?”

禦辭神色不動,但猶豫了一下還是道:“在下素不善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