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對蔣介石和“和談”陰謀是洞悉的。但是,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民主,實現人民“休養生息,重建家園”的迫切願望,竭盡全力尋求避免內戰挽救和平的道路;也為了揭露美蔣的陰謀,團結教育人民,爭取中間勢力,決定派毛澤東等赴渝與國民黨談判。26日,中共中央向黨內發出《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告訴全黨,毛澤東將應蔣介石電邀赴渝同國民黨當局談判,說明中共中央的談判方針,要求全黨絕對不要因為談判而放鬆對蔣介石的警惕和鬥爭。
毛澤東電文手稿8月28日,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在前來迎接的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陪同下乘飛機抵渝。抵渝後,毛澤東同蔣介石先進行了幾次麵商,隨即由雙方代表開始了具體的談判。由於毛澤東來到重慶,完全出乎蔣介石的預料,對談判毫無準備,一切方案均由共產黨提出,國民黨的談判代表隻是敷衍應付。
最終經過40多天的談判,由於中共的努力,於10月10日,由中共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和國民黨代表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共同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士協定》)。列入《紀要》的共12個問題,有的達成了協議,有的各自表述自己的意見,未獲協議,同意以後繼續商談。這次談判的主要成果是,一、確定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和途徑,即“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行三民主義”;並以“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及黨派平等合法,為達到和平建國必由之途徑。”二是確認國民黨應“迅速結束訓政,實施憲政,並應先采必要步驟,由國民黨召開政協會議,邀集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協商國事,討論和平建國方案及召開國民大會各項問題”。談判中爭論最多的是解放區的軍隊和政權問題。在這兩個問題上盡管中共做出重大讓步,主動提出過幾種解決方案,但由於國民黨堅持“你多出軍隊我給你民主”的一貫方針,未能達成協議。
10月11日,毛澤東勝利返回延安。17日,毛澤東在延安幹部會議上作了《關於重慶談判》的報告,總結了談判的收獲與經驗。指出:“這次談判是有收獲的。”它迫使“國民黨承認了和平團結的方針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權利,承認了避免內戰,兩黨和平合作建設新中國。”如果“國民黨再發動內戰,他們就在全國和全世界麵前輸了理,我們就更有理由采取自衛戰爭,粉碎他們的進攻”。但毛澤東強調說,已經達成的協議,還僅僅是紙上的東西,要把紙上的協議變成現實的東西,還要經過很大的努力。“我們的任務就是堅持這個協定,要國民黨兌現,繼續爭取和平。如果他們要打,就把他們徹底消滅。”
重慶談判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願望,揭破了國民黨製造的共產黨不要和平、不要團結的謠言,迫使國民黨承認了和平建國方針,取得了國內外輿論和中間階層的廣泛同情,是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及其最後一個統治者中華民國國民黨反動政府被推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中國人民長期浴血奮鬥的產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印章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節口號,其中第5號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由此揭開了籌建新中國的序幕。1949年1月北平解放後,進入東北、華北解放區和繼續由香港、上海北上的民主人士很快彙集到了北平。3月,中共中央在開完七屆二中全會後,也遷入北平,先駐在香山,9月遷至中南海。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在北平成立,由23個單位、134人參加。毛澤東被推為籌備會黨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李維漢為秘書長。下設六個小組,分別負責擬定參加新政協之單位及各單位之代表名單、起草新政協組織條例、起草共同綱領、擬定政府方案、起草大會宣言、擬定國旗、國歌、國徽方案六項籌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