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先秦時期(1)(1 / 3)

中國最旱的詩《擊壤歌》

傳說在上古時期堯主政的時代,“天下太和,百姓無事”,大家都過著安定舒適的日子。有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一邊悠閑地做著“擊壤”遊戲,一邊唱出了這樣的詩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這一詩歌的大概意思是說:人們在太陽升起時下田勞作,太陽落下時回家歇息。自己開鑿一口井就能有水喝,耕種好自己的田地就有糧食吃,這樣自由快樂的生活,那帝王的權力對我有什麼用呢?這首詩歌被後人稱作《擊壤歌》。

“擊壤”是古代的一種遊戲:用木頭做兩片“壤”,做成前邊大、後邊小的樣子,各長一尺三寸。先把一片立在地上,再站到若幹步以外,用手上這片“壤”來打,打中了,就算贏。這是一種老人遊戲,對於老人鍛煉身體是有好處的。這首詩表達了一種安閑自樂的生活和心境,其做成年代約在公元前2300年,很多古書中都曾提到過,可能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詩歌了。

女嬌作詩思大禹

生活在夏朝以前的大禹王是個治水能手,當時黃河四處泛濫,他因忙於治水,到了30歲時仍然未成家,後來他在塗山治水,見到女嬌,二人互生愛慕之情,便結為夫妻。

女嬌是塗山部族的女子,儀容秀美,生性嫻雅,是當地有名的美女。

但由於治水的工作緊迫,大禹在婚後不久便又到別處巡視災情。女嬌一人在家孤單,心裏就非常想念大禹,便派使女到塗山的南麓去等候大禹歸來,可是天天等候也不見大禹回來。由此,塗山氏的鬱鬱情衷無處可訴,便作詩唱道:候人兮漪。意思是我在等你啊,我心愛的人兒,我想你的情思就像水紋一樣一波又一波。這首詩雖隻有4個字,但卻是我國愛情詩的鼻祖,迄今已有4100年的曆史了。

從這首情詩中也可見女嬌對大禹的情意,但大禹不以私情貽誤公事,他往來奔波,一心治水,八年間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後來女嬌的使女把此事告訴了大禹,大禹感動了,遂讓女嬌追隨自己,在治水附近的安邑安了家,照顧大禹的飲食起居。

為了把奔流肆虐的洪水引向大海,大禹不得不吃住都在治水的現場。大禹便與女嬌約定,為了搶時間,他在工地上設張鼓,女嬌聽見鼓聲就來送飯,否則就不要來。

有一天,大禹在治水時不慎碰落一塊山石,石落擊鼓發出聲響。女嬌聽到了,就連忙帶著食物來到了工地。

但她卻看見了不該看見的一幕,她發現自己的丈夫化作一頭巨大的黑熊,一爪操釺,一爪執斧,站在大河中用力地開鑿一座大山。

女嬌大驚失色,她以為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頭麵目猙獰的大熊,嚇得扔下手中的食物,慌亂地奔逃而去。

這個時候,大禹發現了妻子,見狀也趕緊追了上去,他想向妻子解釋清楚,但急切中他居然又忘了要恢複自己的本來麵目。他邊追邊喊,可是他越追越喊,女嬌就越害怕,飛似的奔逃著。

就這樣,他們一追一逃間,女嬌跑到了嵩山之下,終於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塊大石。

大禹心急如焚,又非常悲痛,覺得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女嬌變成了石頭。大禹的部屬聞訊趕來,也都十分吃驚,這時大禹的下屬伯益發現女嬌的石像中傳來空洞的聲音,原來女嬌已經懷孕了。大禹見母子俱化為石,更是悲痛不已,他對石頭喊道:“還我兒子。”隻見石像的肚腹應聲開啟,一個男嬰就此降臨人世,由於是啟石而生,天賦異稟,這個男嬰的名字便叫“啟”,他就是未來中國第一個奴隸製王朝的開創者夏啟。大禹治水成功後,大家推舉他繼承了舜的帝位,大禹便封女嬌為妃。

杜氏一歇情動百裏奚

春秋時著名政治家百裏奚,字井伯,亦稱百裏子或百裏侯,楚國宛人,也有人說是虞國人,為秦穆公時的賢臣。

百裏奚才華橫溢,可由於家境貧寒,都三十多歲了還沒有什麼作為。

百裏奚的妻子杜氏說:“好男兒誌在四方,你隻是呆在家裏,有何出息呢?”

百裏奚聽從了妻子的勸告,準備出去闖蕩。

臨別前,妻子杜氏殺掉唯一的老母雞,沒有柴燒,隻得拆下大門閂當柴。百裏奚飽餐一頓,杜氏抱著饑餓的兒子對他說:“你富貴以後,可別忘了我們。”百裏奚說自己是不會忘的,於是夫妻二人含淚而別。

百裏奚在外麵漂泊了許多年,吃了很多苦,他最早時來到齊國,欲求仕於齊襄公,由於無錢送禮,又沒人給他引薦,於是生活更加窮困。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叫蹇叔的義士,蹇叔見他談吐非凡,就把他收留在家裏。

但是蹇叔家也不寬裕,就問百裏奚會做些什麼?百裏奚說會養牛。蹇叔就讓他去飼養牛,牛果然被他養得膘肥體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