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競爭中奮起
中學生麵臨的競爭主要是學習競爭,其根源是升學壓力。我們目前的教育體製仍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優勝劣汰。中考和高考,尤其是高考,是很多學子實現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徑,由此造成了萬人過獨木橋的競爭局麵。
提示
麵臨同樣的競爭,有些學生在競爭麵前顯得驚慌恐懼;而有的學生在競爭麵前卻毫不畏懼,善於在競爭中奮起,脫穎而出。這歸根結底是競爭心理的問題,說明樹立正確的競爭觀非常重要。
認識競爭的兩麵性
凡事都有兩麵性,競爭也不例外。一方麵,競爭能夠激發人的潛能,使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自己的抱負,並且更加客觀地認識和評估自己;另一方麵,激烈的競爭也會給人帶來沉重的壓力,使人鬱鬱寡歡,甚至自暴自棄。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競爭並適應競爭,發揮競爭好的一方麵。
樹立正確的競爭觀
1.調整好心態,客觀地看待競爭。其實競爭不光存在於學習中,生活中競爭也無處不在。我們要有長遠眼光,不能因為別人比自己學習好,或家庭條件、人際關係等方麵比自己強,就產生嫉妒和憤恨心理,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我們應該向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多學習,虛心求教,從而取長補短,使自己有更好的發展。
2.善於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煉自己。有的學生因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產生自卑、絕望的心理,甚至把家庭貧困看成一種恥辱,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常言道:“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把苦難看成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在逆境中奮起,生活就會是另一種模樣,這其實也是生活中的一種競爭。
3.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自信是取得成功的通行證。我們青春,我們充滿活力,我們有大好的時光和機遇為人生拚搏,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有老師、同學的陪伴,有父母親友的殷殷關懷,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自信。有了自信,我們就敢於麵對競爭,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一開始害怕競爭,就不可避免地要落後和失敗。
進一步建議
正確認識自我,確定恰當的奮鬥目標。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製定切實可行的目標,然後超越目標,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激發鬥誌,以飽滿的學習情緒和旺盛的精力去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5 化解升學壓力
進入中學,同學們都要麵臨升學壓力,尤其是初三和高三的學生。俗話說,人無壓力輕飄飄。然而,壓力過大,不僅會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影響學習成績。因此,麵對升學壓力,正確的做法是學會化解它,變壓力為動力。
提示
心理研究認為,適度的壓力會讓人興奮,有利於解決問題;而過度的壓力則會讓人產生心理障礙。因此,把握升學壓力的“度”的問題非常重要,這是壓力轉化為動力的關鍵。
如何化解升學壓力?
1.把功夫用在平時。平時就要做到穩中求進、不偏科,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有些學生自認為很聰明,平時馬馬虎虎、鬆懈懶惰,考前臨時抱佛腳,結果往往導致失敗。
2.放平心態。有些學生一到考試前,就緊張焦慮,擔心自己複習得不全麵,擔心複習時間不夠。其實這些都是無謂的擔心,對考試毫無益處,隻會徒增煩惱。隻要平時踏實學習,不留遺憾就行,考試遇到不會的題也是正常的,不必過分擔心。
3.欲速則不達,忌急躁。有些學生平時成績不佳或偏科,希望通過考前惡補而提高成績,可考試結果還是讓人“灰頭土臉”,於是就喪失信心,破罐子破摔,這是非常不對的。學習不是急行軍,欲速則不達。要多與老師和同學溝通交流,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快速進步。
4.勞逸結合,提高效率。有些學生午休時間還在學習,有些學生喜歡挑燈夜戰,這種精神是可嘉的,但是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天的學習。如果上課期間瞌睡犯困,勢必會影響學習效率,得不償失。
建議
1.理解來自父母的壓力。望子成龍是天下每個父母的願望,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好的學校,有個好的前程。作為子女,應該理解父母的心情,可以把他們給自己的壓力變成學習的動力,但不能反感父母的叮嚀、囑咐,與父母爭吵,導致與父母的關係緊張,這樣隻會影響學習。
2.考前適當放鬆。升學考試前,可適當放鬆一下自己,比如打打球、聽聽音樂等,切忌過分焦慮,以免導致失眠而影響第二天的考試。
6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現在很多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父母的遷就和溺愛,造成了獨生子女獨特的優越感。很多學生做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個性強,缺乏包容心,有些則冷漠孤僻,喜歡獨來獨往,缺乏群體意識。這些都造成了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差。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中學生需要好好學習的一門功課。
提示
古人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也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現代社會,良好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成功率和幸福感,也可以讓一個人的人生如魚得水。
中學生麵臨的人際關係
中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是家庭和學校,因此,麵臨的人際關係主要是與父母的關係、與老師的關係、與同學的關係。當然,與其他親人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與鄰裏的關係等,也是中學生必須處理好的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哪些益處?
一方麵,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麵鏡子,可以清楚地照亮別人和自己的優、缺點,使雙方在相互交往中取長補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另一方麵,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社會支持作用。人是社會動物,有強烈的群體需要。通過相互交往,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悲歡喜憂,引起別人的情感共鳴,可以給自己帶來情感上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也可以獲得幫助,有助於身心健康發展。
怎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1.加強個人修養。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首先自己要具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修養,個性缺陷往往會導致人際交往障礙。一般來說,真誠善良、活潑開朗、心胸豁達、謙虛正直的人,比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心胸狹窄、猜忌多疑、飛揚跋扈、虛偽奸詐的人,人際關係比較差。
2.多與人交往。平時要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人接觸,加強與人交流;課餘時間多與同學一起玩耍、談心;要懂得與人為善、謙恭禮讓、寬容大度、真誠待人。“孤家寡人”難免孤僻冷漠,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的短處和發現別人的長處,導致不能很好地完善和發展自己。
3.拋開功利,重視情誼。與人交往不能帶有功利心理,不能為了尋求幫助而接近別人,也不能因為別人暫時對自己“沒有價值”而疏遠別人。要重視與人交往的情誼,不能見異思遷、冷落朋友,也不能忽冷忽熱、讓人捉摸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