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部分 突發事件(1 / 3)

突發事件是由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造成的意外事故,如火災、地震、洪澇災害、爆炸事故等。突發事件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發性,有的突發事件隻造成個體影響和危害,有的則可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損害人體健康或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正確認識災害事故發生及發展的規律,掌握盡可能多的避險救災方法,能有效減少危害。

1 火災

火災是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火災一旦發生,不僅危害人們的生命財產,頃刻間將幾十年辛勤勞動創造的物質財富化為灰燼,而且吞噬人們的生命,刺激人們的心理,造成嚴重的精神損害,破壞生態平衡,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

火災發生10~15分鍾後,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就會超過人體可以耐受的極限,同時,空氣中氧的含量急劇下降,而且火場溫度接近400℃。因此,起火後的10~15分鍾是逃生最佳時間。

辦公室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

1.思想麻痹,安全防火意識淡薄,不嚴格遵守消防法規和各項防火安全規章製度。

2.吸煙不慎。辦公室吸煙人員不遵守規定,在非吸煙區吸煙,未及時熄滅或亂扔未熄滅的煙頭等引燃可燃物(如紙張、衣物等)引發火災。

3.電線和電器故障。辦公室內亂拉亂接電線,造成電線短路或因接頭接觸不良發熱引起火災。電腦、空調、飲水機等,使用、管理、維護不當,如短路、過載運行、防雷防靜電設施不全、用電物品長期連續使用引起電器元件過熱等,極易引發火災。

4.易燃物品不當存放。在辦公室存放易燃物品,如汽油、乙醇等,不慎外泄、火源靠近等均易引發火災。

常用滅火方法

1.冷卻滅火法:將水直接噴灑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自燃點以下,從而使燃燒停止。火場上,除用冷卻法直接滅火外,還經常用水冷卻尚未燃燒的可燃物,防止其達到燃點而著火;用水冷卻建築構件、生產裝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熱變形或爆炸。

2.隔離滅火法:是將火源處或其周圍可燃物隔離或移開以終止燃燒的方法。如將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搬走;關閉可燃氣體、液體管路的閥門;設法阻攔流散的液體;拆除與火源毗連的易燃建築物等。

3.窒息滅火法:是隔斷燃燒物的空氣供給以滅火的方法。此法適用於撲救封閉空間及容器內的火災。火場上,可采用濕麻袋、濕棉被、沙土等不燃或難燃物質覆蓋燃燒物;噴灑霧狀水、幹粉、泡沫等滅火劑覆蓋燃燒物;用水蒸氣、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等)灌注發生火災的容器、設備;密閉起火建築、設備和孔洞;把不燃的氣體或液體噴灑到燃燒物區或燃燒物上。

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滅火器按所充裝的滅火劑可分為:幹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和泡沫滅火器等。

1.幹粉滅火器:可手提或肩扛幹粉滅火器至距燃燒處5米左右的地方(室外滅火時應選擇在上風方向),把滅火器上下晃動3次以上,拔下滅火器開啟壓把上的保險銷,然後一隻手握住噴射管(出粉皮管)的前端,對準火焰根部,另一隻手將開啟壓把壓下,打開滅火器進行滅火。放開壓把,可停止噴射。火焰熄滅後以水冷卻除煙,以防止複燃。

2.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時將滅火器提到離火源5米左右處,放下滅火器,拔出保險銷,一隻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隻手緊握啟閉閥的壓把。對有噴射軟管的二氧化碳滅火器,應把喇叭筒往上扳70°~80°。使用時,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屬連接管,以防手被凍傷。在室外使用時,應選擇上風方向噴射;在室內窄小空間使用時,滅火後操作者應迅速離開,以防窒息、中毒。推車式二氧化碳滅火器一般由兩人操作,使用時推到離燃燒物10米以外,一人快速取下喇叭筒並開啟噴射軟管後,另一人快速拉出保險銷並按下壓把到最大位置,滅火方法與手提式的方法一樣。在室外使用時,應選擇在上風處噴射;在室內窄小空間使用,人員應盡快撲滅火焰後離去,以免窒息、中毒。

3.泡沫滅火器:滅火時,一手握住提環,另一手執筒底邊緣,將滅火器顛倒呈垂直狀態,噴嘴對準火源,用力搖晃幾下,然後放開噴嘴,由近至遠進行噴射,即可滅火。

室內消火栓的使用方法

打開消火栓箱門,延伸水帶,將水帶的一端與水槍連接,另一端與消火栓接口連接(如室內消火栓箱內或旁邊裝有消防泵按鈕,應按壓消防泵按鈕),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消火栓手輪,對準火點進行噴水滅火。

如何正確報火警

1.牢記火警電話“119”,消防隊救火不收費。

2.接通電話後要沉著冷靜,向接警中心準確地講清失火單位的名稱及其所在地區、街道、房屋門牌號碼,什麼東西著火,火勢大小,以及著火的範圍。當周圍有標誌性建築物時,可加以說明。同時還要注意聽清對方提出的問題,以便正確回答。

3.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和姓名告訴對方,以便聯係。

4.打完報警電話後,要立即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車的到來,以便引導消防車迅速趕到火災現場。

5.迅速組織人員疏通消防通道,清除障礙物,使消防車到火場後能立即進入最佳位置滅火救援。

6.如果著火地區發生了新的變化,要及時報告消防隊,使他們能及時改變滅火戰術,取得最佳效果。

7.在沒有電話時,可采用敲擊、呐喊等方式引起四鄰注意,動員他人報警並幫助滅火。

警示

1.火災現場隻有一個人時,應該一邊呼救,一邊設法滅火、控製火勢;一旦火勢有不能控製之勢,應迅速逃離現場。

2.在消防車到達現場前,應設法撲救。

3.不要盲目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造成火勢擴大蔓延。

4.除用滅火器滅火外,還可就地使用沙土、濕的毛毯和棉被等簡便物品覆蓋火焰滅火。

5.及時組織人員用臉盆、水桶等傳水滅火,或利用樓層內的牆式消火栓滅火。

進一步建議

電視機、電腦等電器或電線著火,切記不能直接潑水滅火,以防觸電或電器爆炸傷人。

應迅速切斷電源,再用幹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在火災初起階段火勢較弱,範圍較小,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將火撲滅。如看到大火已無法控製,要迅速逃生。

在火場中,不要留戀財物,應盡快逃出火海。

怎樣選擇火場逃生線路?

一旦發生火情,首先應選擇安全疏散樓梯、室外疏散樓梯或普通樓梯。若上層著火,要向樓下逃離;若下層著火,且火和煙霧已封鎖向下逃生的通道,應盡快往樓上逃生;若向樓頂平台逃生時發現被火、煙追趕上或向上的通道被封鎖時,要果斷地改選橫向逃生路線,從另一層樓的走廊通道逃生,或退守到該層有利於躲避的房間內,尋求其他方法。

如果正常通道均已被煙火切斷,可選擇窗戶、陽台,在明顯位置呼救的同時,用救生繩或將窗簾、台布、被單等撕成布條,結成繩索,係在室內牢固的物體如暖氣管道、床架、窗欄、陽台護欄等上,再用布或衣角護住手心,順繩下滑至安全樓層或地麵;也可選擇順排水管下滑至安全樓層或地麵。

如果被火困在二樓,沒有條件采取其他自救方法並等不到救助,在煙火威脅、萬不得已的緊急情況下,也可以選擇跳樓逃生。在跳之前,可將沙發墊等柔軟物品扔至樓下,以便著地時能起到緩衝作用。往下跳時,可先用手扒住窗沿或陽台邊沿,使身體垂直於地麵,頭上腳下,以減小距離地麵的高度,然後自然下落,腳先著地,以盡可能減小損傷。如果被困於三樓以上,那就千萬不要急於往下跳,因距離大,容易造成傷亡。隻要有一線生機,就不要冒險跳樓。

所有安全通道均被切斷時,唯一的選擇是退到相對較安全的衛生間內暫作避難。進入衛生間後應將門窗關緊,縫隙堵嚴,擰開所有的水龍頭放水。特別是浴缸中應不斷放水,始終保持較高的水位,一方麵便於取水潑澆門窗降溫,另一方麵火勢發展到衛生間時,人還可以躺在浴缸中暫時躲避一下,提高獲救的可能性。

如何穿過煙霧區?

1.要經過被濃煙封鎖的通道才能逃生時,可把毛巾浸濕,疊起來捂住口鼻,無水時也可使用尿液。如身邊沒有毛巾,衣物等也可替代。穿過煙霧區時,切勿張嘴大口吸氣,呼吸要淺,即使感到呼吸困難,也不能將毛巾拿開。

2.從濃煙彌漫的通道向外逃生時,可向頭部、身上澆些涼水,用濕衣服、濕毛毯等將身體裹好,彎腰行進或匍匐爬行,穿過險區。這是因為火災濃煙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間。

如何穿過火焰區?

必須經過火焰區逃生時,切記要先用水將衣服澆濕,用濕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濕衣服包住頭部等裸露部位。這樣穿過火焰區時,身上衣服才不易著火,身體裸露部位才不致被燒傷。萬一衣服著火,可就地打滾壓滅火苗,不宜帶火奔跑,以免火越著越旺。

火場逃生為啥不能貿然開門?

火災發生時,濃煙和高溫氣流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不明火災情況,不知道門外是否已聚有大量煙霧和熱氣時,千萬不要貿然地打開或推開房門,以防大火竄入室內,猝然遭受撲麵而來的煙霧和熱氣熏嗆而窒息。正確的做法是,開門逃生前觸摸一下門把手,如果門把手的溫度已經很高,或者有煙霧從門縫冒出,則說明外麵的火已經很大;如果門把手溫度正常,或者門縫沒有煙霧冒出,說明火離門還有一段距離,這時可以先打開一道門縫,觀察一下外麵的情況。開門時應用一隻腳抵住門下框,防止外麵的熱浪將門衝開,使火勢蔓延。在確信門外沒有煙、火的威脅時,盡快逃離火場。

警示

火場中,千萬不要大聲呼喊,以防有毒煙霧進入氣道;千萬不要乘電梯逃生,因隨時有停電的可能;千萬不要輕易跳樓,以免發生不測。

鏈接

日本企業職員“9·11”逃生記

2002年9月,《東京消防》雜誌刊載了紐約世貿大廈災難中,日本企業職員如何麵對災難成功逃生的驚險曆程。35歲的A先生的公司在紐約世貿大廈北樓89層。災難發生時他同公司其他5名職員正在辦公室內。2001年9月11日8:54,A先生正在會議室商談事情。突然,大樓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後來就像地震似的搖擺起來。為防止煙氣進入房間,他們關閉了房門,並向外窗戶處移動。9:05,煙氣開始從門縫向辦公室侵入,漸漸地濃起來。突然,他們聽到大廈的物業管理人員敲門並說:“大家趕快避難!”一聽這話,大家開始從辦公室向避難樓梯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