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中國電影:經濟寒流中的暖風(2)(3 / 3)

2008年12月,中宣部、中編辦、廣電總局、文化部聯合發文並召開會議專門部署,將地方電影發行放映行政管理職能和農村電影管理職能,統一歸口劃轉到廣電部門,這為下一步有力推動農村電影改革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體製環境。

問:農村電影改革發展新思路提出要“企業經營、市場運作”,這和一般的惠民工程明顯不同。請問,“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是如何進行的?目前情況如何?

答: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是政府運用供求機製、市場機製、競爭機製、價格機製等杠杆,通過市場和企業來推動農村電影放映的開展。這個思路的關鍵在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把建立公共服務體係和建立農村電影市場體係結合起來,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了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良性循環。“企業經營、市場運作”的重點和核心就是推進股份製、院線製改革,按照現代企業製度培育新的經營主體,從而將農村電影放映的運營體製從單一的國有發行公司轉到股份製的、發行放映一體化的院線公司新體製新主體。在實踐中,各地大力整合原有的市、縣國有電影公司資源,積極吸收民營、個體等各類資本投資,組建一批以股份製、公司製為特征的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塑造了農村電影經營新主體,組建了多種形式的放映隊,在行政村設立放映點,形成了上下貫通、資本連接、覆蓋到村的發行放映網絡。目前,全國共組建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158條,各類農村數字電影放映隊13328支,掌握數字放映技術的放映員達到19704名。隨著農村電影社會影響力的不斷加大,各方力量紛紛看好農村電影放映這個前景廣闊的大市場,從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農業銀行等大型國有企業到普通的農民放映員,都在關注著農村電影數字化的新進展,準備在這場大潮中有所作為。多元化農村電影放映主體的不斷出現,使農村電影形成比質量、拚服務、重效益的競爭格局,保持了良好的生機與活力。

問:在農村電影改革發展中,為什麼要大力推進數字化放映?

答:與傳統的膠片放映形式相比,數字化放映利用衛星傳輸,傳輸快、成本低、效果好,是農村電影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吸納世界先進技術、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放映係統,已經成為我國農村電影發行放映的重要方式。目前,數字電影是拉動農村電影改革發展的“火車頭”。截至2008年底,全國已建立數字電影地麵衛星站54個,各級財政和院線公司購買數字放映設備13496套,放映範圍已經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的228個地市、1589個縣、15654個鄉鎮、270787個行政村,占全國覆蓋麵的三分之一。

同時,為確保公益版權數字影片的供應,廣電總局專門成立了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公司,由政府委托承擔全國農村數字影片公益版權的集中采購和發行工作,建立起片源保障機製。截至目前,數字中心和新農村發行公司已向全國發行的公益版權數字影片達到452部,商業發行的數字影片達到828部,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中國電影科研所、質檢所為農村數字放映提供技術支持,已完成了十餘種數字電影放映設備上百次的技術檢測。由中國電影器材公司負責院線公司和放映隊的人員培訓,承擔放映設備集成、維修等各項中介服務,已為全國一萬餘台數字電影放映設備提供了集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