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國的電視台在市場經濟中扮演何種角色?電視台本身是否需要改革?
答:電視台既是重要的新聞媒體,又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作為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電視台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認真貫徹“三貼近”的原則,加強新聞媒體建設,改進和加強重大新聞宣傳報道,特別是要抓住奧運契機進行宣傳,努力提升中國形象。同時,電視台要按照“創新體製、轉換機製、麵向市場、壯大實力”的要求,全麵推進經營性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在內容製作、廣告經營、網絡經營以及新媒體新業務開發等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為保證電視的巨大影響力創造良好的物質基礎。為扮演好兩種角色,完成好兩種任務,電視台目前在以下方麵深入改革:
1.推進部分節目製作機製改革。電視台的文藝、科技、體育類節目,可以有選擇地逐步探索實行製播分離,引入市場機製,實行節目的招標采購,以豐富節目源,提高節目質量,降低節目成本。但新聞及新聞類、社會訪談、調查類節目,均由電視台自行承擔,不得社會化、市場化,不得委托或外包。
2.推進電視台節目製作與銷售公司改革。電視台所屬的影視劇等節目製作與銷售單位,可逐步從事業體製中剝離出來,轉製為企業,為主業服務。轉製企業必須由電台、電視台獨資或絕對控股。控股企業符合條件的經批準可申請上市。
3.推進電視台內部管理機製改革。繼續深化電視台內部勞動、人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的競爭機製、激勵機製和約束機製,增強內部活力和發展後勁。深化頻道頻率管理改革,積極推行頻道頻率總監製,減少管理層次,提高工作效率。繼續深化內部成本管理改革,加強成本管理,節約運行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問:在廣播影視數字化過程中,廣電總局如何適應新的管理角色?
答:作為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大趨勢,數字化給廣播影視帶來的變革是巨大而深刻的,其影響遠遠超出了技術的範疇,涉及廣播影視生產方式、服務方式、贏利方式、管理方式等各個層麵。為適應數字化帶來的新情況、新變化,廣電總局加快廣播影視數字化改造和技術升級換代,積極推進行政管理改革和製度創新,盡快實現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的轉變,從政策管理向法製管理轉變,著力建立新形勢下科學、規範、高效的廣播影視管理體係。
1.加快法製建設,推進依法行政。為抓緊解決廣播影視立法等級低、立法空白點多等缺陷,廣電總局積極加強法製建設。加緊起草製定《電影促進法》《廣播電視設施安全與運行保障法》《互聯網視聽節目綜合服務管理規定》,開展了《廣播電台、電視台法定許可播放錄音製品支付報酬辦法》的立法調研,努力建立適應新形勢、符合廣播影視基本規律和特點、比較完備的廣播影視法規體係,以利更好地保障、促進、指導和規範廣播影視的改革與發展。
2.貫徹行政許可法,改革行政審批製度。著力減少管理的隨意性、盲目性,改進管理中存在的關口眾多、手續繁雜等問題,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總局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下大力氣清理了行政許可項目和實施主體,對實施行政許可的所有規定進行了全麵的清理、修改和完善,簡化了行政許可程序,降低了部分主體市場準入的條件,取消了電視劇製片人資格認定和全國性廣播電視交流交易活動審批製度,將非影視劇類引進節目的權力下放到地方廣電局,同時改進了電視劇、電影立項管理辦法,一般影視題材取消題材立項,電視劇實行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管理,電影實行劇本(梗概)備案製,動畫片則視同電視劇管理,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
3.切實加強公共服務,全麵履行政府職能。按照建設服務政府的要求,廣電總局創新公共服務體製,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切實加強公共服務職能。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等工程,著力解決農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看電影難的問題,加大公共資源向農村、向公共服務傾斜的力度,加強公共設施建設,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公共需求和普遍需求,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4.順應科技發展趨勢,創新行政管理手段。主要是積極采用高新技術手段,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弊端,使廣播影視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既管得住,又管得好。一是強化遠程監管,加強了對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的監管。二是將新媒體業務納入管理體係,加強了對新媒體的管理。三是加強政府網站建設,提高電子政務水平。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及時準確發布信息;行政審批事項盡可能上網,創造條件逐步做到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增加網站欄目和版麵,采用在線問答、開設局長信箱、新聞發言人定期發布消息等信息互動方式,闡釋政策、釋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