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0月,載洵、薩鎮冰在日本三菱船廠訂購永豐艦,日幣34萬元,排水量836噸。
1913年2月,李國圻等奉袁世凱之命赴日監造永豐艦。
1913年4月,永豐艦竣工回國,編進北洋海軍第一艦隊進駐上海,首任艦長為少校林霆亮,上尉副艦長陳天經。
1913年8月20日,永豐艦參與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
1917年7月,永豐等艦組成護法艦隊南下廣州,艦長為少校魏子浩。
1919年7月,北京政府與護法軍政府和談,永豐艦送以林葆懌為首的護法軍代表前往山東接談。
1922年4月,溫樹德奉孫中山命令接替海軍司令官,永豐艦艦長為馮肇憲少校。
1922年6月16日淩晨,陳炯明反叛炮擊總統府,17日孫中山駐永豐艦達55天。
1922年7月19日,陳炯明命香港水雷專家徐直企圖謀炸永豐艦。
1922年8月9日,孫中山率領汪精衛、蔣介石、永豐艦艦長馮肇憲等離開永豐艦前往上海。
1922年8月10日,歐陽林任永豐艦艦長。
1922年9月20日,常光球任永豐艦艦長。
1923年2月,永豐艦重返廣州,歐陽林重任艦長。
1923年8月,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登永豐艦並與官兵合影。
1924年8月10日,永豐艦扣押給反革命商團送槍支的“哈佛”號船。
1924年11月13日,孫中山乘永豐艦北上,與馮玉祥將軍共謀國事。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故。4月13日,為紀念孫中山的偉大功績,永豐艦更名為中山艦,首任艦長中校歐陽林。
1925年6月,中山艦平叛,炮擊觀音山、白雲山叛軍總指揮部。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逮捕李之龍等中共黨員,代艦長章臣桐被迫離職,吳嵎任艦長。
1928年6月8日,北伐軍進駐北京,北伐戰爭結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除東北外)。11月29日,張學良接受國民政府領導,全國統一,中山艦編入第一艦隊。
1932年6月30日,中山艦與汪精衛的廣州國民黨政府決裂,進駐福建海麵與蔣介石為代表的南京國民黨接洽,編進南京中央的海軍第一艦隊。
1932年7月3日,中山艦進抵南京,羅致通任艦長。
1933年11月,中山艦駛往福建鎮壓李濟深、蔡廷鍇為首的19路軍反蔣行動。
1934年1月,中山艦鎮壓“閩變”有功,受蔣介石政府嘉獎。
1934年2月,中山艦進南京八卦洲接受訓操。
1934年5月5日,中山艦等進駐煙台等海域會操。
1934年12月,薩師俊任中山艦艦長。他1913年7月於煙台海軍學校畢業。
1936年6月,李宗仁等反蔣,中山艦編為西江艦隊第二隊南下廣州。
1936年7月,蔣介石平息李宗仁等反蔣軍人組成的集團,中山艦回原建製。
1937年7月7日,抗戰爆發。
1937年9月8日後,中山艦進入長江沿線,為海軍上將陳紹寬座艦。
1938年10月24日,中山艦在金口長江水域被日軍炸沉。
1986年5月,中共湖北省政府要求打撈中山艦。
1995年11月,中國政府批文,同意湖北省政府打撈中山艦。
1996年11月4日,由湖北省政府組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發布打撈中山艦新聞大會。
1996年11月12日,在金口中山艦沉艦水域附近舉行打撈開工典禮。
1997年打撈出水,並籌集3000畝土地作中山艦紀念館。
1999年12月,武漢市批準成立中山艦博物館。
1998年10月24日,在湖北船廠舉行中山艦蒙難60周年紀念大會。
2001年12月,中山艦修複保護工程竣工。
2010年9月21日,“辛亥首義·武漢文化周”活動在台北市圓山飯店舉行,其中中山艦出水文物展頗受歡迎。
2010年9月21日,台北國父紀念館內展出中山艦出水文物,97歲的中山艦幸存者陳鳴錚看到後激動不已,他說:“這些文物讓我們看到過去國家、民族的苦難。百年前無數仁人誌士為國家複興、民族獨立義無反顧地投身辛亥首義,開創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新紀元。今天我們更應該懷著和平發展的願景開創兩岸關係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