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配!”
杜懷恭得了李績送的車馬,心情憂鬱,當夜喝了二兩劍南的燒酒,趁著酒勁騎馬往岐陽山(陝西太白山)逃去,死死的藏了起來。李績對女婿的作為很驚異,四下詢問,這才知道,女婿臨走前還放話,“老丈人就是想用我震懾官軍!”
李績聽罷,忽然流出兩行老淚,“杜郎性情疏放,殺他儆人,也真說不定。”
這就是李績。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正月,七十三歲的李績,沒有攜帶女婿,自己一個人,帶著數萬大軍,踏上了前往高麗的路途。
【朝廷的事兒】
一般來說,皇帝做事情,分為有作為、不作為和亂作為三種。李治很可能不想去當那不作為的皇帝,所以,當他看見民間百姓用的文錢太多,錢幣小而薄的狀況後,想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貨幣這東西,真是奇妙,百姓用一文錢買一盤火燒,有時候還能用五文錢買十升大米。
如今中原安定日久,每人都有大把的銅錢,作為皇帝,是不是應該改革一下貨幣製度,讓交易變得更簡捷,經濟變得更繁榮呢?當然,如此辦法,可以增加賦稅,那才是更重要的原因。說幹就幹,李治下詔,將原來的開元通寶換成乾封泉寶錢,麵值增大十倍,原來流通的錢幣以強製性手段廢除。
東征大軍出發的那個月,乾封泉寶錢的神奇效果也出現了。
因為隻有十塊錢的麵額,導致日常購買商品受到嚴重阻礙。又因為大寶銅量隻有小開元的兩三倍,所以,民間盜版大寶猖獗起來,有錢不賺,那是白癡。大家這才發現,原來隻需要一文錢搞定的東西,現在需要花十文錢才能搞定。而且,更有不法之徒,拿開元通寶融化,鑄成新錢,由於新錢和開元通寶重量相差不多,所以此舉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
商品賣不出去,百姓也舍不得花錢,通貨膨脹,民不聊生,這就是貨幣改革的主要成就。實行了七個月的乾封泉寶錢以慘敗告終,這件事情告訴李治,沒事兒別濫發貨幣。李治進行了自我反思,他覺得爸爸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那麼優秀,卻也沒有改變爺爺李淵撥亂反正而弄出來的開元通寶,自己剛剛幾年,就大肆改元、改製,還搞得天下人心惶惶,實在是有辱先尊。
他寫了一篇檢討,念給天下百姓:“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我對不起天下人,我改!”
李治還是很想把皇帝當好的,檢討完畢,為了彌補過失,他要求百官推薦賢才。每次開會,他都會問大臣有沒有人才要推薦。可一月一月的過去,別說馬周,馬月月都沒有。李治深感憤怒,他問群臣:“朕要你們推薦賢人,你們怎麼都不推薦?”見沒人吱聲,李治放大嗓門兒吼了一句,“啊?!”眾人被李治的吼聲鎮住了,因為害怕說錯話滿門被殺,也都大氣不敢喘。唯有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李安期(李百藥之子)站了出來,他清了清嗓子,慢條斯理地說道:“如果陛下是真心的,我們誰不願意盡其所能?”
李安期不饒恕李治,他接著說道:“都是陛下的錯,錯不在我們。先前臣下們推薦人才,都被某些人說成是結交朋黨,不是被處死,就是被貶官。如果陛下真需要人才,就不要把推薦者貶得一個不剩!”
李治表情豐富地看著李安期,愁眉忽然舒展開來,他笑著表揚了他的行為。
從那天起,他開始真真正正地重用賢臣。
【對話記錄】
金二中:我爹叫李剛,有本事你告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