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的發明是出現在我國西漢時期的事情。在此之前,人們把知識記錄在甲骨、青銅、玉石、簡和帛上,是非常不方便的。紙的出現,不僅使記錄知識、傳播知識的工具實現了變革,而且它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造紙技術不僅在國內得到推廣,還很快傳播到世界各地,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對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1、早期的文字載體
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會使用語言了,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把經驗和知識用簡煉的語言固定起來,編成歌謠、口訣、故事等等,口耳相傳,這就是所謂的“傳說”。現在我們知道的上古某些曆史知識,就是靠“傳說”流傳下來的,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鑽燧取火、後羿射日、神農嚐百草等。
傳說的基礎是靠人們的記憶,但人們的某些記憶很容易被遺忘,所以我們的祖先又想出了結繩記事的辦法。記錄某個事件,就在繩索上打起許多大小不同的結,一結表示一事。據說,其他民族的發展曆史上,也曾有過結繩記事的時期,如雲南的倮僳族、哈尼族、韃靼族、台灣的高山族等,外國如波斯、秘魯也流行過此法。但傳說,結繩都不能滿足人們傳情表意、交流思想,人們又用圖畫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在我國的幾個上古文化遺址,如陝西西安東郊的半坡村、山東,丘龍山文化遺址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刻在陶器上的簡單的符號,曆史學家認為,這些符號具有文字的性質。我國的漢字什麼時候出現,現在還不得而知,殷商時代的甲骨文是我們已知的最早的文字,而且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了。
關於甲骨文的發現,近百年來還流傳著一個“龍骨”的故事。一百多年以前,河南安陽小屯村附近的農民在耕地、挖土的過程中,常常發現大小不同的甲骨。當時的人很迷信,就說這是龍骨,誰要是得了病,把龍骨用火烤幹,研成粉末,用溫水或酒調合服下病就可以治好。久而久之,“龍骨”就被作為中藥販賣出去了。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居住在北京的山東福山人王懿榮,突然得了瘧疾,冷熱無常,實在難受;於是請醫生診治。醫生看過後開了7張藥方,其中有一味藥就是“龍骨”,讓家義買回後,他發現被稱甲子表殘玉版商為“龍骨”的甲骨上竟刻有似文字卻不認識的符號。王懿榮是位通曉金石文字的學者,經過認真研究辨認,方確定“龍骨”上刻寫的是文字。懿榮是否是認識和研究甲骨的第一個人尚不確定,但絳過時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等人的先後研究,都一致認為甲骨上刻寫的是文字。由於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是殷商的遺址,所以殷墟發現的甲骨文字就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字記錄。
為什麼在甲骨上記錄文字,這些文字又講了些什麼呢?原來,上古的人們由於對自然界的認識很有限,科學知識很少,因而非常迷信,認為許多事情都由鬼、神操縱,所以不論大事小情,幾乎沒有一件不求神問卜的。上至有文化的統治者、史宵,下至平民百姓都經常占卜,涉及的內容有戰爭的勝負、莊稼的豐歉、疾病的輕重、打獵的多寡、風雨的有無、婦女的生育等等,真可謂無所不包。用什麼來問呢,那時的人們就選中了甲骨。甲骨是龜甲和獸骨的合稱。龜在古人的心目中被認為是一種神物,古人的詩文裏不是常出現“神龜”這樣的字眼嗎?獸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牛在上古也常被用作祭祀,供神享用。這樣,龜甲和牛骨就被用來做占卜的工具了。占卜之前,要先將龜腹甲和牛胛骨的背麵鑽出圓形的深窩或鑿出梭形的淺槽。占卜時,將所要問的事情先向上天講清祭祀狩獵甲骨楚,然後用燃燒的木枝在深窩的中央或淺槽的旁邊灼燙,甲骨一受熱,就會出現各種不同形狀的裂紋,古人就稱為卜兆,並認為上天的意思已經包含在卜兆中了,所以卜人就根據卜兆裂紋的粗細、長短、曲直、橫斜、隱顯等來判斷所問事情的吉凶。占卜完畢後,就把占卜的時間、卜人的姓名、所問刻有“滴南”、“滴北”的甲骨的事情、占卜的結果及事後的應驗情況都刻在卜兆的附近,所以我們稱之為甲骨文。又因為是占卜的記錄,所以也稱作卜辭。考古學家在安陽地區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挖掘工作,先後獲得甲骨10萬多片,現分別藏於北京圖書館、台北故宮博物院以及海外各地。70年代,考古工作者又在陝西周原地區發掘出一批西周早期的甲骨,共15000多片,其中一部分也刻有文字,屬卜辭。殷墟甲骨上的文字據專家統計約有4500多個,現已辨識出來的隻有1500餘字,相當於三分之一。通過對更多甲骨文字的辨識,我們對上古社會的了解就越深。在商周時代,人們除了在甲骨上刻寫文字外,還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青銅器在我國曆史上,從商周到西漢,大約有一千五六酉年之久。青銅器的主要成分是銅,加上一定比例的錫,鑄造出來桌青灰色,所以稱青銅。用青銅鑄造出的器皿。就叫普銅器,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銘文”,或叫“金文”。青銅器的種類很多包括禮器、樂器、兵器、省器以及其他日用器物,都統治者的專用品。極受珍重。特別是禮器中的大鼎,被看作是統治者權力的象征,被視為國家的“重器”,隻有在舉行國家大典或隆重祭祀時才能動用,平時必須極力保護,不能失掉。如果易主夫掉,就表明國家政權被摧毀了。成語中的“逐鹿問鼎”就是去奪取政權的意思。由於青銅器如此被珍視和保護,所以那時的貴族凡有重要文件需要長期保存或有重大事件需永遠紀念的,就鑄一件器物,將文件或事件記載在上麵。貴族死後,也常常以青銅器殉葬,以顯示死者地位的尊貴。所以從西漢起,曆朝都有青銅器的發現,迄今已得幾萬件。其中帶有銘文的達1萬多件。其中,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銘文最長,達四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