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兒子,死後由皇太後和內閣首輔楊廷和定策,以武宗遺詔的名義召興獻王的世子朱厚入繼帝位,朱厚是武宗的堂弟,封他在湖廣安陸(今湖北)。即位後第二年改年號為嘉靖元年,他就是明世宗。
朱厚崇尚道教,為求長生,希圖成仙。當時流行著一種說法:儒家之教,教人順性命以還造化;佛家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覺;道家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朱厚幼年體弱,把長生的希望寄托在道教上。
最早引誘他走上這條路的是太監崔文。那是在嘉靖二年(1523年)當時世宗僅十七歲,崔文誘惑他在乾清宮等處建醮(僧道設壇祈禱)禱祀。玩了一個月,經不住楊廷和與一些大臣的苦苦勸諫,就停止了。
第二年,世宗又玩起這些玩意兒,這時楊廷和已辭官,而有的官員不但不阻止,反而迎合世宗的僻好,以取他的歡心,換取自己的高官厚祿,大學士張璁就曾受命為世宗在欽安殿建醮,並附和世宗的意思,寫了幾首關於齋醮的詩進獻,以此世宗在乾清官等處建醮,禱祀,日夜不絕,從事道教活動,後來雖偶爾停止,但他對道教的熱情有增無減。
朱厚的崇道,使嘉靖年間的宮廷蒙上了一層淡厚的宗教色彩,朝中總有一個品位非常高的道士,邵元節就是一個。他自稱能求雨求雪,世宗賜給玉帶冠服和金、玉、銀、象印各一枚,每年給祿米一百石,贈田三十頃,還為他建真人府,撥給校尉四十人,供真人府灑掃之役,世宗有了兒子以後,他認為是邵元節禱祀有功,加授邵之元節禮部尚書,穿一品官服。他的接班人陶仲文也是以畫符念咒,驅邪除妖這些玩意兒來欺騙世宗,在兩年的時間裏,平步青雲,被加銜到少師,兼少保,少傅。不少士大夫發牢騷說,朱厚視由仕途而進的官僚輩無人,待羽服雜流如上賓。宮中立起祭壇,奉命進香的文武大臣和協助法事的宦官、宮女來往不斷。
大量的祭禮活動,使朝廷在經濟上增加負擔,在政治上受到嚴重腐蝕。經濟上,當時宮中用於土木禱祀的費用,僅香臘一項。每天就費去黃臘二十餘萬斤,白臘十餘萬斤,香品數十萬斤,由此可見浪費之大,再者建築齋宮,雷壇耗資極大,單是書寫祭壇門匾,每次就要花費數千兩赤金。政治上,道教活動對官僚的命運影響很大,不少官僚因對朱厚沉湎於道教,不理朝政,提出尖銳的批評,或被罷官,或被下獄,有的還因此丟了性命。
道家所謂修性命而求長生,主要手段之一是煉丹藥,煉丹的主要原料是水銀、鉛等有毒的金屬,因此丹藥有一定的毒性,長期服用,會破壞身體的各器官功能和心理的穩定。同時世宗接受了陶仲文的煉丹法,選取少女入宮練就“先天丹鉛”。據記載,世宗曾一次選8—14歲少女300人入宮,又一次選10歲以下少女160人入宮,被選入宮的女子成為皇帝會說話的玩具,他們地位低下,除供皇帝淫樂之外,還兼有奴婢的身份,備受欺淩侮辱,於是爆發了“壬寅宮變”。
嘉靖二十一年,朱厚宿曹氏(端妃)宮中,點燈時分,謀劃已久的宮女商定當夜動手,深夜以楊金英為首的宮女攜繩潛入寢室,拴好套扣,扣住朱厚的脖子,宮女們一擁而上,用蒙布蒙住他的臉,按住身子。手腳緊拉繩套,由於過分緊張,楊金英等把套扣係成死結,無法拉緊。一宮女見事不成,跑去向皇後方氏報信。方氏帶著太監、宮中女官趕到端妃宮,16名參與謀害皇帝的宮女,包括向皇後告密的全部抓住。經審訊,此案牽涉到端妃曹氏和寧嬪王氏,世宗下令處死16名宮女,曹氏,王氏也被淩遲處死。各犯家屬被處斬,家產抄沒入宮,嘉靖二十一年是壬寅年,曆史上稱這次宮變為“壬寅宮變”。宮女造反,不但在明代,而且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也是罕見的。
朱厚受了驚嚇,對皇城產生厭惡感,他認為自己這次大難不死是“賴天地鴻恩,遏除宮變”。從此之後,他再也不敢住在乾清宮,搬到西苑燕王的舊宮,宣稱自己是塵世外的人,要別居西苑,專心奉玄修道。
此後二十幾年,除了俺答兵臨北京城下那幾天回過奉天殿外,其他時間都住在西苑,從不回宮處理朝政,一直到斷氣前才由朝臣把他搬回乾清宮。
這裏所說的苑,就是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