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一(1 / 1)

震驚世界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至今已七十年了,至此重要的曆史時刻,寧夏吳忠市委黨史研究室的黎錦寶同誌創作了一部反映西征紅軍戰鬥、生活的書籍——《鐵血歲月——紅軍西征紀實》即將出版,這對廣大讀者了解西征紅軍的戰鬥曆程有著重要意義,此書也是一部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科書。

毛澤東主席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後,就籌劃向寧夏擴大根據地和保障紅軍三大主力在寧、甘會師。1936年5月,黨中央根據陝北的實際情況,作出了“以發展求鞏固”的戰略決策,彭德懷同誌奉命率17萬西方野戰軍,向甘肅的隴東、固原,寧夏吳忠的鹽池縣、豫旺縣(今同心縣)一帶出擊,多次打擊了“馬家軍”的反動勢力,有力地保障了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寧夏西吉縣將台堡的會師,為紅軍三大主力進駐陝北立下了豐功偉績。

寧夏吳忠地區是紅軍西征的主戰場之一,在西征過程中,載入史冊的重大戰役共有18次,在寧夏境內進行了9次,朱德、彭德懷、鄧小平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戰鬥的足跡;在這裏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府;在這裏,實現了紅一、二、四方麵軍主力的大聚會。斯諾、馬海德等國際友人目睹了紅軍的戰鬥進程。斯諾所寫的《西行漫記》中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在這裏采訪完成的。

可以說,寧夏吳忠地區的鹽池、同心兩縣,為世人留下了無盡的紅色記憶,這是一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能把紅軍西征的事跡係統地編纂成冊的書籍不多,《鐵血歲月——紅軍西征紀實》以其翔實的史料為後人研究這段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本書以紀事體和編年體相結合的方式,既敘述了這段曆史的脈絡,又突出了重要事件和曆史人物,以點帶麵,點麵結合;采用夾敘夾議的手法,既客觀公正,又畫龍點睛。同時,還收錄了120多幅反映重大事件和重要曆史人物的圖片,圖文並茂的反映了這段曆史,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忘記曆史就意味著背叛。記錄和編撰曆史的人需要我們去支持,值得我們去尊重。他們甘於清貧而又樂在其中,默默無聞卻又樂於奉獻,他們恪守著心中那盞明燈,孜孜不倦地追尋著曆史的足跡。黎錦寶同誌曾有過十多年的記者生涯,這使他具有了敏銳地眼光、公正的思想,他用流暢的筆蘸著飽滿的熱情為我們奉獻了一份豐富的精神食糧。

讓我們記住紅軍在寧夏吳忠地區這段可歌可泣的曆史,記住曾經在這裏流血犧牲的紅軍戰士。我們也要記住為記錄、編纂這段曆史而無私奉獻的人們,期待他們有更多更精彩的作品問世!

200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