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語是我國台灣省高山族排灣人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係印度尼西亞語族高山族語言排灣語組。其分布在台灣省南端大武山脈地帶,包括屏東縣的三地、霧台、筏灣、瑪家、春日、泰武和台東縣的大武、土阪、達仁等地。
在語音方麵,排灣語的特點表現為:有p、b、v、m、t、d、n、l、ts、dz、s、r、k、q等21個輔音;有j、w;有2個半元音和i、u、a等4個元音。詞彙大多由兩個音節以上的詞組成,每個音節包含一個元音。音節結構有4種方式:元音、輔音加元音、元音加輔音、輔音加元音加輔音。重音大多落在倒數第二個音節上。
在詞彙方麵,排灣語的特點表現為:大部分為多音節詞;構詞的主要手段是在詞幹前、後、中間加附加成分或詞幹重疊;複合詞主要由單純詞重疊構成的,其意義相應發生變化;詞彙中有一部分來源於漢語閩南話和日語的借詞。高山族
在語法方麵,排灣語的特點表現為:(1)有作為格助詞的冠詞,位於名詞、代詞前,是名詞、代詞作主語、定語、賓語的標誌。(2)名詞有一般名詞和人名專有名詞兩大類,在充當不同的句子成分時都要分別在名詞前麵加相應的冠詞。(3)代詞分為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三種。人稱代詞分單數和複數,在作領屬性定語或賓語時前麵需加冠詞。(4)動詞有體、時、態、式等語法範疇,分插入和非插入兩類。插入類是以插入中加成分來表示未完成體、現在時、主動態、直陳式。非插入類以詞根本身或詞根重疊表示以上語法意義。(5)形容詞重疊後作定語在中心語前,形容詞作狀語也在中心語前。(6)否定副詞“不”在動詞、形容詞前。(7)謂語在句首,主語在後,賓語在動詞謂語後,主語一般在賓語前,但有時賓語也可以在主語前。在需要強調的情況下,主語也可以在謂語前。
排灣語是高山族的一種語言,沒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文。
什麼叫做半元音?
《語音學和音係學詞典》中是這樣描述半元音的:“半元音具有元音的語音特性,但起輔音的音係作用的非音節性音段,通常是個滑音。”而《現代語言學詞典》上說:“半元音,功能上類似輔音,但缺乏輔音通常的發音特點(如摩擦或閉塞),而語音學上講其音質為元音音質,但由於實際出現在音節的界音位置,其音延比典型的元音短得多。有的語音學家把這類音看成無擦通音的一類。”什麼叫做冠詞?
冠詞是一種虛詞,本身不能單獨使用,也沒有詞義,它用在名詞的前麵幫助指明名詞的含義。冠詞可以說是名詞的一種標誌,它不能離開名詞而獨立存在。比如英語中的冠詞可以分為不定冠詞“a、an”、定冠詞“the”和零冠詞三種。不定冠詞表示泛指,定冠詞表示特指,零冠詞指的是不用冠詞的情況。
大開眼界
高山族的民間文學包括歌謠、神話、傳說以及故事等,豐富多彩,古拙質樸。歌謠既有反映農耕、漁獵、采集等各種生產活動,又有記載部落征戰、抗擊外敵、捍衛疆土的打仗歌。還有習俗歌,累如貫珠;時政歌,抨擊時弊、鏗鏘有力。歌謠格調清新,音樂優美。高山族的神話內涵豐富,在傳承過程中形成了以人祖溯源、洪水與同胞婚配、征服太陽等為核心的神話體係。反映了高山族同胞的信仰、願望、價值觀念和藝術修養。此外,還有許多以習俗、傑出人物、動植物等為題材的傳說、故事。
高山族是富有藝術天才的民族。歌舞、音樂、雕刻等民族藝術馳名於世。史載高山族無論是勞動、戀愛、婚宴、祭祀等,均有歌舞表演,挽手合圍,頓足踏歌,搖頭閉目,極備媚態。雅美人的甩發舞、賽夏人的矮靈祭舞、阿美人的豐收舞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高山族曆史上有構屋笄居、琴簫挑逗的婚俗,因而常用口琴、鼻簫等吹奏悅耳的旋律。此外還有鼻笛、鼻哨等管樂器;木鼓、木琴、杵臼等打擊樂器和弓琴等弦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悅耳動聽。
木雕藝術具有太平洋地區原始藝術的獨特風格,其中排灣人的木雕最為突出。無論住宅、武器與生活器皿均雕飾,刀法粗獷,造型古樸。圖飾以蹲踞狀人像為主題,還有圖騰特征的人頭、蛇、鹿及幾何形紋的組合,追求強烈的色彩對比和誇張的寫實手法,藏魂魄於天然,納靈秀於樸絀。排灣人的木雕飾品為海內外樂於收藏。此外,雅美人的漁船也有別具一格的雕飾,其藝術境界為世人稱讚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