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材料作文(2)(1 / 3)

幫你拓類題

本文的素材還適用於“學習與智慧”“________ ”等話題。

學會學習

一考生

作為學生,我們的天職自然是學習。經過三年的初中學習,我對學習也有了一些感悟。身邊有的同學整日刻苦學習,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成績卻毫無起色。有的同學卻覺得特別輕鬆,學習起來事半功倍。麵對這樣的現象,我想說,我們要學會學習,學習方法直接決定著學習效果,是一種學習的智慧!

學會從大自然中學習,從生活中學習。

蔚藍的天空,深邃的大海,閃爍的繁星,連綿的山脈,鮮豔的花朵,崎嶇的岩石,嫩綠的小草,高聳的樹木……從大到小,由深到淺。大自然在每一個層麵,每一個角度,都有著無窮的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留心大自然的美景,然後加入自己的思考與理解。你會從中獲取許多知識與靈感,升華自己的思想,陶冶自身的情操。從大自然中學習,讓你更具思想,激發你創作的靈感;讓你的閱讀能力漸漸提高,更能深入理解問題;讓你的語言表達更加優美,更具特色!

學會探究性學習,加強思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學習中我們要加強思考,深入探究。例如學習數學,當一道難題出現時我們要努力思考,反複探究題目。題目解出後還要進一步探究,搞懂這一類型的題目,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樣今後遇到類似的題目便可不費吹灰之力解決它。所以學習要多思考,多探究,別總是進行淺層次的學習。

學會實踐,親身體會知識的奧妙。

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學習就是要多實踐。諾貝爾冒著生命危險勇敢實驗,最終研製出炸藥;居裏夫人不怕輻射危險,最終提取出鐳……在學習中要多實踐,隻有親身經曆才能夠熟練掌握,活學活用,實踐在理化學習中尤為重要。

同學們,不妨放下手中那厚厚的練習冊,走進自然,走進生活,勤於思考,多多實踐來學習吧!你會發現學習的樂趣!輕鬆快樂地學習,事半功倍地學習,才是學習的智慧。

你學會了智慧學習嗎?

幫你學鑒賞

本文可借鑒處有兩點。其一,審題準確,緊扣材料主旨行文。材料作文的首要任務就是,讀懂材料,提取主旨,扣題寫作。文章從“學習方法”的角度切入,並緊緊圍繞材料中的兩個關鍵詞——“思考”“實踐”,以此擴句構成分論點,分別舉例來證明中心論點,可謂扣題準確而緊密。其二,文脈通暢,論證思路清晰。文章一開頭就直觸中心——“我們要學會學習,學習方法直接決定著學習效果,是一種學習的智慧”,引人思考。之後,作者從三個角度加以論證,並在寬度與深度上對中心論點加以拓展。結尾呼應開頭,收束全文,體現出作者較高的謀篇布局能力。

幫你拓類題

本文的素材還適用於“智慧學習”“________ ”等話題。

勞動的智慧也美麗

一考生

頂著似火的驕陽,我與母親一起到田裏挖土豆,借用母親的話,是讓我體驗體驗生活的艱辛。

樹葉沙沙作響,熱風陣陣襲來。看著眼前幾畝地,一大片土豆苗綠得都可以滲出油來,肥碩的葉子在烈日下綠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母親在地裏挖著土豆,我在一邊幫著忙。隻見那一個個如拳頭般大小的土豆,被母親麻利地從土裏翻出。我驚奇地問:“媽媽,你怎麼知道這下麵有大土豆?還有,你不怕把它挖壞嗎?”母親嗬嗬一笑:“姑娘,你看那葉子深綠的、根莖粗的,地下便是成熟的土豆。我先挖了兩株,確定土豆的間距,再按照這個間距,就能盡量不把它挖壞。”我頓時明白,原來勞動也有很多學問,也有很多技巧啊,而且這些奇妙的技巧,給勞動增加了些許美麗與詩意!不是嗎?

一會兒,母親就把挖好的土豆裝到了擔子裏,笑著對我說:“你能把它挑回去嗎?當然,你也可以不挑!”我生疏地把扁擔放在肩上,咬緊牙關,直直地站起身,搖搖擺擺地向前邁去。

我的肩膀被壓得生疼,忽然,一股力量托住了我的擔子。我一回頭,臉一陣泛紅,母親對我說:“挑擔子也有技巧,看你這個熊樣!是該讓你吃點苦了,你看我!”隻見母親把扁擔兩端的繩子向上卷了卷,然後對我說:“繩子卷短可以降低重心,自然省力些。挑的時候要把身子挺直,這樣重力才不會都壓在你肩上,會均勻到兩邊去。走路的時要隨著扁擔的節奏。再來試試!”我照母親說的走了幾步,咦,擔子居然沒那麼重了,步子也不那麼晃了,的確是那麼回事!我頓時明白,什麼事都不是靠蠻力解決的,勞動也需要智慧!

輕鬆地挑著擔子,頂著火熱的太陽,回頭再看看母親勞動著的身影,細心品味著這勞動中的智慧,此時我才發現——我初中的物理課白學了,至少力學是這樣;但至少我也明白:真理往往根植在泥土中。

幫你學鑒賞

本文有三大亮點。其一,選材獨特。作者善於觀察,眼光獨到,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選取“挖土豆”和“挑擔子”兩則素材,彌漫著泥土的氣息和生活的芬芳,顯得新穎別致,獨樹一幟。其二,立意深刻。作者能從身邊小事中悟出道理,“挖土豆”有技巧,“挑擔子”有方法,並將之上升到“真理往往根植在泥土中”的哲理高度。其三,寫作技巧嫻熟。文章入題迅速,鋪墊自然,結尾含蓄點題,耐人尋味,尤其是表現主旨的核心材料選點準確,表現和挖掘也十分到位;此外,景物描寫靈活穿插,渲染了天氣的炎熱,有利於故事情節的展開,增加了文章的表現力。全文洗盡鉛華,不事雕琢,樸實自然,呈現出清新的美。

幫你拓類題

本文的素材還適用於“生活與智慧”“________ ”等話題。

純真無敵

一考生

每天,這趟城鄉之間的公交車便成了錢先生筆下的“沙丁魚罐頭”,我們從校門口上車,就“近水樓台先得月”,最差的也能在後排搶到一個座位,免遭顛簸之苦,還能觀察車內百態。

這次,坐在我前麵的是一位帶小孩的婦女,不厭其煩地回答著孩子一個又一個天真的問題;過道裏站著兩位時髦的青年,一位戴著耳機隨著節奏晃動,另一位則神情專注地玩著手機遊戲,不時向周圍掃描;過道前麵站著幾位打工返鄉的男子——一上車就彼此問候,熱火朝天地討論著2011年的收入;其餘的就是和我一樣的中學生,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聲音最大,此起彼伏地高談闊論,儼然自己就是車裏的主宰。

車行至凹凸不平的鄉間公路,顛簸起來,乘客們隨著車身前俯後仰、左搖右擺,吵鬧聲也戛然而止。突然,戴耳機的青年在同伴的掩護下,迅速將手伸向一位民工的褲兜……打工者的同伴都看見了,但一個個若無其事地將頭扭向窗外;車廂內的不少學生也看見了,卻一個個張皇失措;平時一個個熱血沸騰、見義勇為的男子漢頓時成了“小綿羊”;司機呢,也自然不願得罪這些人,默不做聲地將後視鏡壓下去……一時,車廂裏忽然靜得出奇。

我的心“撲通撲通”猛跳不止,要不要提醒那位民工一聲?見義勇為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哪!可是,我的耳邊又響起媽媽的叮囑:“不關自己的事千萬不要多嘴!否則,會引火燒身!”老師也反複告誡我們,要保護自己,萬一他們找我報複……

“喜羊羊,懶羊羊……”幾聲極不協調的歌聲打破車內的寂靜。戴耳機的青年一驚,“撲通”一聲,錢掉在地上,他的臉紅一陣白一陣,卻把目光轉向車外,眾人哄堂大笑。我的臉也一陣紅一陣白。老師說,見義勇為也可以講究方法,我怎麼沒有想到呢?!

幫你學鑒賞

作者開門見山,引出故事發生的場景,用鏡頭特寫的方式,濃墨重彩地刻畫了兩個鏡頭:第一個鏡頭,簡單的幾筆,就勾勒出車內的喧鬧,還將車上各色人物的身份、性格特點一一展示;第二個鏡頭,發現小偷時,車內“靜得出奇”,用近乎漫畫的筆調,將車內眾人的虛偽心理和懦弱醜態一一刻畫,人物形象入木三分,如此一番鋪墊,才緩緩推出重點人物——小孩,是他用歌聲,用智慧,終止了小偷的罪惡,也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見義勇為也可以講究方法。文章前有伏筆,後有對比,戛然而止的結尾,提升了作文的高度。

幫你拓類題

本文的素材還適用於“社會見聞”“________ ”等話題。

材料題5

讀下麵材料,然後作文。

一個小姑娘把橘子皮剝去,看見裏麵有很多小瓣兒,就問橘子:“你為什麼長這麼多小瓣兒呢?”“是為了讓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說。

小姑娘又問蘋果:“你為什麼沒有長成小瓣兒呢?是為了讓我一個人吃嗎?”“不!”蘋果回答,“是為了讓你能夠完整地把我奉獻出去。”

要求:①根據材料寓意,任選一個角度作文,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幫你快解題

材料寓意明顯,我們可以輕鬆地從中歸納出“與人分享、樂於奉獻”的主題。文題相當於提供了“分享”“奉獻”兩個話題,可以任選其一寫作,也可以結合材料圍繞二者及相互間聯係寫作。“分享”“奉獻”都是抽象的精神概括,與生活緊密相連,以日常生活實例來詮釋,才真實可感。並且,我們最好能跳出自我的小範圍,放眼社會,從更廣闊、更深遠的角度立意構思,寫出對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獨特感悟。

幸福

一考生

材料中的那位小女孩,從橘子與蘋果的話語中受到啟發,從此以後,她待人誠誠懇懇,做事踏踏實實,果然快樂而幸福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當她年老的時候,鄰人向她請教“幸福”的秘訣,她隻微笑著說了兩句話:“橘子告訴我要懂得分享的道理,蘋果告訴我要保有奉獻的精神。”

可能你還有些疑問:奉獻真的是一種幸福嗎?是的,奉獻是一種幸福,而且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幸福!

白芳禮,這位普普通通的老農民,這位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愛、學會了如何去愛的老人,用自己辛辛苦苦蹬三輪掙來的血汗錢,先後多次捐助教育事業,捐款總額高達三十多萬元。無怨無悔的奉獻使老人擁有無限幸福,他本人不但受到國家領導人的稱讚和接見,而且,他的愛心行動還贏得了天津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以此為契機,人們發起了“白芳禮凝聚津門愛心,青少年傳承人間正氣”的愛心傳遞大行動,使成千上萬人受到感染,得到教育。如今,“白芳禮效應”正在鍛造著一條綿延不絕的愛心之鏈,在中華大地上無限延伸。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我的爺爺年輕的時候曾是村子的領導,當年,為了全村人能夠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他籌資金,找項目,磨爛了嘴,跑斷了腿……經過多年的努力,村民們終於翻了身。如今,村裏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洋樓,小日子過得甭提多舒坦了。爺爺呢?他從領導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他老了。然而,大家逢年過節時的一份份小禮品,平日見麵時的一聲聲“老村長”的親切問候,令爺爺始終生活在幸福的氛圍中,直到離開人世……

作家張悅然在汶川地震後曾作為誌願者入川,事後她說:“這裏像是一段自我洗滌、潔淨靈魂的路途。當我們懷著奉獻的虔誠在這段路途上忙碌的時候,我們的靈魂正在抖落厚厚的塵埃,漸漸露出剔透晶瑩的本質。”張悅然的這段話不正是奉獻即幸福的最好證明嗎?

生活中,一聲關切的問候,一句溫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後的攙扶,一個碰麵時的微笑……當這一切在你的心田蕩漾著漣漪的時候,你是否感受到了幸福的芳香呢?如果是,那就做一個樂於奉獻的人吧——為別人付出,自己收獲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幫你學鑒賞

本文的構思十分獨特。作者先是承接材料續寫了一個結尾,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分享”與“奉獻”兩個話題;接著通過一個設問句巧妙地將文章的主題單一轉至“奉獻”之上,給出了“奉獻是一種幸福”這一中心論點,思路縝密,扣題緊密;再接著依次列舉了白芳禮、“我”爺爺和張悅然三人的奉獻事跡,翔實、生動地論證了文章論點,取材範圍廣泛而有代表性,說服力強;最後總結概述,再次點明中心。全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嚴謹,語言樸實,情感熱烈,稱得上是一篇考場佳作。

幫你拓類題

本文的素材還適用於“奉獻”“________ ”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