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基礎醫學(一)(1 / 3)

中西實驗研究

多效益腦口服液治療腦梗塞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1994年至1996年期間,我們依據中醫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杲,將中草藥黃芪、當歸等以及植物菌類和海洋藥用材料科學組方,製成多效益腦口服液。在臨床上,采用隨機抽樣,雙盲法,按統一方案,觀察了60例腦梗塞患者,其中治療組和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各30例。並對患者進行了臨床、血液流變學變化、性激素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變化的綜研究,以此探討祖醫學“活血化瘀”“益氣養血”“補腎健脾”藥物的療效機理。結果表明:多效益腦口服液是一種治療腦梗塞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質過氧化,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延緩衰老等方麵較理想的新藥。

材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60例腦梗塞病人,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全部病例均按全國第二屆腦血管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診斷,並經CT或MR掃描證實。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發病和開始給藥時間以及既往史和並發症評分,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兩組病人病情輕、重比較(輕、中、重)P值>0.25有可比性,兩組患者開始給藥時間的比較亦有可比性。

服藥方法和療效判定采用雙盲隨機法給予I號和II號口服液(其中一種是多效益腦口服液,一種是大棗口服液每次125毫升、每日2次早餐前1小時及晚睡前服用,連續服用30天以上。用藥前後的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根據全國第二屆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0-15分為輕度,16-30分為中度,31.45分以上為重度,其最後療效評定用“北京市卒中患者臨床療效評定標準”評定療效(分數降低90%)以上為基本痊愈,46-89%為顯著,13-為進步,10%以下或增多不足8%為無變化,缺損增加18%以上為惡化此外在服藥前後同時觀察血液流變學變化、血脂變化、性激素(睾酮、雌二醇)水平變化,超氧化物歧化酶變化等。治療前後均做肝功、腎功測定以進一步了解其副作用。

治療前後療效結果評定表明治療組的療效較好,其總有效率和顯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治療前後血脂測定結果表明,治療組治療後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動脈硬化指數均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而對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後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腦梗塞屬於中醫缺血性中風的範疇,危害人類健康,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的出現,如何防治此類疾病是現代醫學的重大課題,研究與開發這一類的新藥將會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躥益。本文以中醫理論作為多效益腦口服液的組方依據,結合現代科技成果和臨床檢驗作為對中醫藥研究的―種補充,充分體現中西醫融會貫通的科學內涵,用獨特的配方,取得獨特的療效。

中醫認識本病的發生主要由於年老體弱、素體虧虛、氣血虛衰、飲食失調、勞逸過度,引起痰濁內生,氣虛或氣滯血瘀,阻塞脈絡,血行不暢,表現為中經絡證候。出現肌膚不仁,半身不遂,發生腦梗塞,此亦屬中醫“血瘀症。有些學者認為:瘀血是導致缺血性中風的本質,因此活血化瘀法的運用,將有助於患者的康複,但我們認為活血化瘀是解除缺血性中風病理因素的—個重要方麵,尚無根除本病病因,所以在多效益腦口服液的總體設計上,采用活血化瘀為主,輔以益氣養血,補腎健脾的藥物。《內經》中有:“人身之生,總是以氣統血”的認識。祖國醫學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虛與氣滯皆可導致血瘀。氣對血主要有:氣行血、氣生血、氣血三方麵的作用。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益氣就能達到活血養血的目的。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藏精,腎精能化氣,稱之為“腎氣”,腎精氣的盛衰是人體健康的標誌,而精與血,是相互資生的,精足則血旺,反之亦然。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主統血。人身之氣如元氣、宗氣、營氣、衛氣都有賴於腎精的化生和脾運化水穀精微的滋養和補充,而血的盈虧也與脾胃功能有密切聯係。補腎健脾藥物的使用,既可延緩衰老,有利於氣旺血生,使活血化瘀、益氣養血法得以實施,從而達到祛瘀不傷正,清補兼施、平衡陰陽,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