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 言(1 / 1)

今年初夏之際,姬廣武同誌將他們的長篇遊記《羲皇故裏尋根記》打印稿交給我,希望我寫一篇序言。我感到,由我作序,有點“名不符實”,但我知道,這部作品是作者曆時兩年,走遍羲裏媧鄉,根據采訪成果,數易其稿而成的心血之作,故很高興地閱讀了書稿,並寫了以下意見,與大家交流。

伏羲女媧是華夏各民族共同的始祖,包括漢民族在內的許多民族在自己民族產生發展的傳說中,都認定自己是伏羲的後代,是龍的傳人,這種口頭“史詩”長傳不衰,直至今日。各族人民廣泛地為伏羲女媧建廟立祠,祭祀不絕,盡情表達著他們對人文始祖伏羲的愛戴和敬仰。伏羲女媧的始祖地位同時也得到了官方的認可,早在春秋時期,在伏羲建都立國之地淮陽,就修建了太昊陵;自元以來,淮陽的太昊陵,天水的伏羲廟就實行國家最高規格的祭祀典禮,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天水期間,欣然題詞:“羲皇故裏”。所有這些,都充分肯定了天水是羲皇故裏和中華民族發祥地的地位。

三隴人民是伏羲傳世後代的一部分,他們對始祖伏羲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因此,甘肅的伏羲文化工程建設和中華始祖伏羲園建設得到了隴原兒女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羲皇故裏尋根記》的作者就是最積極的響應者、支持者、參與者。據悉,作者之一的柳祥麟同誌長期在企業從事政工工作,然其才藝多有發揮;作者姬廣武同誌則是一名組工幹部,工作之餘潛心於文學創作,其代表作《世紀決戰——中國西部農村反貧困紀實》榮獲第十二屆“中國人口文化獎”報告文學類金獎,作為一名組織工作者,我為自己有這樣一位勤奮敬業、喜歡思考的年輕同事感到高興。今天,他們又懷著對伏羲始祖敬仰的心情,抱著對參與伏羲文化建設強烈的願望,積極投身於該項工程的建設之中,他們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筆,有所作為,有所建樹,其情可嘉。

在2002至2003年間,兩位作者先後冒著嚴寒酷暑,登隴山、涉隴渭、人城市、宿山鄉,幾乎跑遍了羲裏媧鄉。他們謁祖堂宗廟,朝先聖之偉儀;進科研院校,聽專家之論述;遊名勝古跡,感天水之物華天寶;搜前賢故事,顯天水之人傑地靈;荒穀古洞不惜足跡,市井野村不辭俗聞。於是,一部集考古成果、民間傳說、專家研究所得、名勝遊記、典籍探討、溯源品味於一爐的《羲皇故裏尋根記》呈現在讀者麵前。

根據研究,伏羲作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貢獻是基本屬實的,伏羲帶領他的部落走出洪荒,開始了用火、種植、養殖、製陶、紡織、建築,以及結束結繩記事,開始文字的創造、原始的美術和早期的物資交換,這些文明成果的創造,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在該書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作者以極富想象力的筆觸,展現了遠古自然環境的變遷,遠古先民們用火、紡織、遭遇洪災的場景,這些極盡複原的描寫把我們帶進了那久遠的年代,讓我們感受到了先祖們創造華夏文明的艱辛和不易,更增強了我們對始祖的崇敬之情。

我認為,研究伏羲文化,應該站在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來進行觀察和探討,要正本清源,要客觀地評價伏羲的曆史地位和功績,不迷信,不造神;建設伏羲文化是甘肅省創建特色文化大省的重要工程之一,肯定伏羲人文始祖的地位,不僅使華夏文明上延了三千年,更重要的是肯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就在伏羲身上,我們搞伏羲文化工程,進行紀念伏羲的活動,就是要讓全世界的伏羲子孫團結在一起,攜手並進完成祖國的富強統一大業,建設伏羲文化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我出生於隴原,並曾就讀於蘭州大學曆史係,故對伏羲文化有著特殊的熱愛,苦於無暇研究,常為之遺憾,當看到二位作者取得這一成果,也為之同喜同樂,可謂惺惺相惜了。《羲皇故裏尋根記》一書確實是一部值得推介的好作品,本書所具有的知識性、資料性、趣味性,又使它具有了百科書式的特點,每一位想了解伏羲文化,想了解天水,想了解甘肅建設伏羲文化工程和特色文化大省的人讀了,一定會獲益匪淺;希望每一位來伏羲故裏旅遊和探親訪友、投資興業的海內外伏羲子孫們讀一讀此書,它一定會使你旅途愉快,助你興業有成。

最後,希望本書的作者繼續努力,為讀者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張建男

2005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