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可敬的民族精神(5)(1 / 3)

在城市建築方麵,為了解決鋼材供應日趨緊張的問題,日本企業開始計劃用木材來建造高層大廈。木質大廈能夠減少環境負擔,加工、組裝乃至將來的拆遷都比使用混凝土簡單,且整個過程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最重要的是,拆除後的木材還可以再利用,不像水泥那樣一旦拆除隻能是一堆垃圾,沒有絲毫用處。

再說日本的農業,也是典型的環保農業。臼本的水稻研究雖沒有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輝煌,但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日本農業很少或基本不用化肥,而是像傳統農業一樣把人畜糞尿、植物殘體等施入水田,這樣一來,容易造成河流、湖泊、封閉性海域的富營養化,飲用水也可能受到汙染。有關專家想出了辦法:一方麵,活化水田淨化機能,利用還原土實現硝酸還原;另一方麵,利用水渠河岸的植物除去營養物質。

地下水通過管道灌溉旱田,其營養物質就被土壤及作物吸收而淨化,這種情況某些程度上需要有灌溉用的蓄水池,和為抑製藻類的發生而配備的適宜的裝置。將地域內地下水和地表水結合起來考慮,建立一個適當的地域水循環體係,以除去地域整體的富營養物質。為使地域外的負荷達到最小,而在地域內設計一個以農業為中心的地域環保計劃,發展環保型農業。

另外,農業生產中很容易產生有機廢棄物,在地域環保型農業中,一個地方產生的有機廢棄物一定要在本區域內循環處理,不能以鄰為壑,將它們排放到別的農作物區域去。其中的像畜產廢棄物等還可以生產飼料,或者將畜產廢棄物施入耕地,在價格合適時還可以考慮推向市場。

在農業中,農藥對環境的影響是一個重大的課題,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日本地下水也屢次查出超標有害物質。因此,日本限製在飲用水源附近空中撒播農藥,從而避免引起天敵的減少,提倡進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降低環境負荷。

進入21世紀,全世界的垃圾問題越發嚴重,尤其是隨著數碼生活的普及,電子垃圾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公害。日本本身就是一個電子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但日本的電子垃圾居然是全世界最少的,在這方麵,日本人的某些做法實在值得我們借鑒。

日本是公認的電子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更是強國。日本的電子產品升級換代很快,從最初的收音機、錄音機,到後來的隨身聽、電視、電話、電腦,從攝像機到DVD機,再到第二代、第三代的DVD機,全世界都能看到日本產品的身影。但讓你想不到的是,在DVD技術早就普及的今天,很多日本普通家庭裏,仍在使用老式的磁帶式攝像機和播放攝像磁帶的機器,為什麼?就是為了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節約每一份資源,盡可能減少垃圾的產生。因為電子垃圾的處理是很複雜的,處理過程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對環境的汙染。日本人的收入是很高的,尤其日本還是DVD機生產強國,所以日本人要購買一台DVD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但日本居民能夠如此自覺地維護自己居住的環境,寧可犧牲自己生活的舒適度也要力行環保,這種深入骨髓的環保意識的確值得全世界學習。

當然,日本人的環保意識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日本對環保的認識也有一個從不了解到極端重視的過程,在環境保護上也走過彎路。在初期恢複經濟的過程中,日本政府幾乎沒有考慮過如何保護環境的問題,在六七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曾頻頻發生破壞環境的事件,空氣汙濁、環境髒亂,人們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脅。日本政府總結經驗教訓,一直把環保問題列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改變觀念、加強環保意識是解決環保問題的關鍵,為此,日本政府首先從孩子抓起。從小學到高中,環保都是學生的必修課。孩子們不僅在學校學習環保知識,學校還組織學生們走出校門,如組織學生作垃圾問題的社會調查,或組織他們參觀垃圾處理場和汙水處理廠等,以增加孩子們的環保知識和意識。就是組織學生外出旅遊,有的學校也不忘記在學生之間展開一項競賽,看在旅遊景點裏哪個班級離開時比初到時更幹淨。另外,學校還定期與家長溝通,要求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對學生的環保教育。不少學校定期搞一些如廢品回收等與環保有關的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將家裏的廢舊報紙、塑料罐頭盒等廢棄物帶到學校,由學校和家長聯席會把舊物資送到回收站,所得款項再給學生購買一些學習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