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八十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開學典禮的講話中強調:新形勢和新任務,要求全黨大興學習之風。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同時,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他把學習黨史、國史提到愛黨、愛國的高度來提倡,目的是動員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人特別是年輕的黨員、幹部和青少年群體,通過學習黨史、國史,了解黨情、國情,弄清楚黨領導人民創建新中國的來龍去脈。實踐證明並將繼續證明:隻有弄清楚新中國是從哪裏來又向哪裏去,才能深刻理解曆史和人民何以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才能自覺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製度自信,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團結奮鬥、攻堅克難,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思想,為黨史和國史研究更好地立足現實、服務大局,以史為鑒、資政育人提供了新思維和新契機。用黨史和國史詮注新中國的由來,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
事實充分表明:曆史、現實和未來是相通的。曆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曆史。隻有熟悉曆史,才能把握現實,創造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講話中,精辟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曆史、現實和未來的關係時指出:這條道路來之不易,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曆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曆史淵源和現實基礎。
在習近平總書記上述新論斷的啟發下,筆者構思和撰寫了這本關於新中國由來的簡明讀物,著意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厚的曆史淵源”,供不從事黨史和國史研究的年輕黨員、幹部和群眾閱讀與思考。
為了盡最大努力貼近讀者,這本簡明讀物力求篇幅適中,言之有物,事有所本,語有所據,脈絡清晰,行文流暢,夾敘夾議,可讀可信。是否能達到如上要求,尚期待讀者賜教。
限於體裁和篇幅,書中引述的某些研究成果,未能逐一注明出處,在此特向有關同行致歉並致謝。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並滿足某些讀者深度閱讀的欲望,書末特附20種原創著作和原始資料,但願這些“源頭活水”的參考書目,能幫助他們解疑釋惑,增知明智。
田居儉
201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