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怪誕的人麵獅身像之謎(2 / 3)

然而,我們是否可以推論,建造人麵獅身像的年代,與今天的埃及氣候大不相同?如果建造成這麼大的雕像,但過不多久就會被完全埋沒於撒哈拉沙漠的沙土中的話,何必還要建造呢?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撒哈拉沙漠在地理上是個非常年輕的沙漠,基沙地域在11000到15000年前,土壤還相當肥沃。我們是否應該完全推翻以前的假說,從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有沒有可能,人麵獅身像在基沙一帶草木蔥蘢的古老時代,便已雕刻完成?有沒有可能,現在風沙滿天的沙漠地帶,也曾有過遍地草木、土質安定的好日子,就好像今天的肯尼亞、坦桑尼亞一帶一樣?

假設當時的環境如上麵所述的那樣的話,那麼在那樣的風沙上建造成一個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的石雕像,就不違背思考常識了。或許當時建造人麵獅身像的人,並沒有預料到基沙高地會日漸幹燥,而有轉化為沙漠地帶的一天。

然而,人麵獅身像如果真的建造在一片蔥綠之上的話,那該是多麼、多麼久遠前的事!我們能夠想象得出來嗎?

現代的古埃及研究學者,對這種想法憎惡有加。不過,連他們也必須承認:“沒有任何直接的方法,了解人麵獅身像建造的日期,因為它們是從天然石中雕刻而成的。”在無法做進一步客觀調查下,列那博士指出,現代考古學家隻能從各種蛛絲馬跡的前後對證來判斷年代,而既然人麵獅身像位於基沙古跡群,也就是最有名的第四王朝所在之地,因此一般學者便一口認定,人麵獅身像屬於第四王朝。

但是對這樣的推理,至少19世紀的一些著名古埃及學者並不以為然。他們曾一度提出,人麵獅身像為第四王朝出現很久很久以前便已建造完成的理論。

那麼,人麵獅身像到底建造於什麼年代呢?這仍然是一個謎,有待於去進一步探索、研究。

3.尋找神像的淵源

有個觀點認為,人麵獅身像在埃及“古王國”時期建成,建造者是第四王朝的法老卡夫拉(其在位時間是公元前2520~2494年;卡夫拉這個名字在後來的希臘文中讀音也不同)。這是傳統曆史學觀點,它出現在所有埃及學標準教科書、大百科全書、考古雜誌和常見的科學文獻中。這些文本都表示,人麵獅身像的麵部是根據卡夫拉本人的模樣來雕刻的——幹脆說,人麵獅身像的麵孔就是卡夫拉國王的臉;這一點已被當成是曆史事實了。

惟一的問題是,除非使用時光機,否則我們當中沒有人可以論定人麵獅身像到底像不像卡夫拉,即使是最傑出的埃及學家也不能,因為卡夫拉法老的屍體從來就未曾找到過,我們所能做的隻有繼續研究現存的一些雕像。在所有這些雕像之中有一件人盡皆知的、雕刻技藝達到登峰造極的佳品,那就是一尊黝黑的閃長岩雕像。這尊雕像現在正靜靜地躺在開羅博物館底層的某個房間。學者正是以這尊惹眼而漂亮的雕像作參考,才信心十足地斷言說人麵獅身像像卡夫拉。

美國享有盛譽的《國家地理雜誌》在1991年4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特別明顯地表露了這種信心。1992年4月的英國《劍橋考古雜誌》也刊出了一篇內容相似的文章。以上兩篇文章都出於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的馬克·萊納教授之手。馬克·萊納利用“攝影光學數據和電腦圖像”“證明”了偉大的人麵獅身像就是對卡夫拉麵孔的臨摹。他寫道:1978年,擔任基沙金字塔總指揮的紮希·哈瓦斯曾邀請我加入他們在人麵獅身像周圍一帶進行的發掘工作,在那之後的四年裏我首次率領一班人有計劃地對人麵獅身像進行了詳細測繪。我們用立體攝影技術,也就是攝影光學方法造出了人麵獅身像的正麵和側麵像……然而電腦的成績更加可喜,測繪結果用數字輸入電腦之後就出現了網狀結構的3D立體模型(骨架);再用260萬個平麵點就繪出了骨架圖上的“皮膚”。我們繪製出的人麵獅身像的模樣可能恰似數千年前它的原樣。為了獲得麵部造型,我把其他的人麵獅身像和法老的雕像與繪製出來的人麵獅身像做了比較。有了卡夫拉的麵孔,人麵獅身像便獲得了新生……這聽起來倒是很動人、很有說服力,起碼在技術手段上是這樣。說來說去,他們有沒有清醒地認識到,他們那基於“立體攝影技術”和“攝影光學”的“260萬個平麵點”到底能說服誰呢?

拋開那些技術專業用語來看,事實並非那麼嚇人。細細研讀萊納的文章,我們發現,為了“重塑”人麵獅身像的容貌,萊納所作的無非就是用電腦給人麵獅身像畫一副網狀結構的3D立體骨架圖,再用卡夫拉的麵孔套在骨架模型上,這一點是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的那篇文章告訴我們的。這篇文章附有用閃長岩雕成的卡夫拉國王雕像的照片。照片下麵的文字說明是:“本文作者萊納用此雕像的麵孔在電腦上再造人麵獅身像。”

這樣看來,馬克·萊納真正所作的就是憑自己的意願在電腦上再造人麵獅身像的麵貌,他的這種做法無異於在他之前的古埃及人數度試圖再造人麵獅身像的做法。換句話說,人麵獅身像今天的麵貌特征不大像卡夫拉的麵貌,而更像其他許多法老,例如,圖特摩斯四世,或者安曼賀泰普四世、拉美西斯二世(正如萊納承認的那樣,這位拉美西斯約在公元前1279年“全麵重建”了偉大的人麵獅身像,他也是我們所知的最後一位重建人麵獅身像的國王)。簡單而明了的事實是這樣的——在人麵獅身像存在的幾千年曆史當中,時常隻有頭顱露出沙灘。這樣,幾乎什麼人都可以隨時在它的麵部敲打兩下。再者,萊納的攝影光學分析結果至少也可以證明一點,那就是他在文章中提到的,人麵獅身像的頭顱與其軀體相比“太小了”。這就使人想到人麵獅身像曾被人大規模重塑過。萊納解釋說,人麵獅身像現在的頭是以前廣為流傳的甚成比例的人麵獅身像造型的原型,他認為“第四王朝的人或許並未擬訂出國王的頭與偉大的人麵獅身像頭頂上的報應女神頭飾之間恰當的比例尺寸。”可是,萊納沒有認知到人麵獅身像的頭顱曾經很大,甚至可能像真正的獅子的頭,不過後來因為重雕而變小了,這種可能性不僅是有根據的,而且還很有吸引力。

萊納在與此相關的問題上提出的另一個觀點可能是疏忽大意的。他說,“偉大的人麵獅身像頭顱的中心軸與其麵部五官的中心軸之間”存在著“些微的偏差”,也就是說,頭是正對東方,而五官則稍稍偏北。

這裏萊納還是忽視了人們對一尊年深日久、嚴重腐蝕的雕像重新雕刻的可能性。在人麵獅身像曆史的問題上,萊納又忽視了地質學的最新論點。撇開萊納的缺點不說,讓我們看看他的文章說明了什麼。萊納利用“高級研究邏輯電腦和自動成像”方法可以將卡夫拉的容貌移接到嚴重受損的人麵獅身像的麵部,這隻能說明,隻要有良好的電腦成像係統,誰都可以把一個人變得像另一個人。用一位心直口快的評論家的話說,“用同樣的電腦技術可以‘證明’人麵獅身像原來就是貓王……”

1993年,一批獨立的學者為了解開人麵獅身像這個死結而出了一個絕招,他們帶了一位偵探到埃及。這位偵探就是紐約警察局法醫高手弗蘭克·多明哥。此人20多年來,一直在研製一種犯人肖像“鑒別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和研究各式各樣的人臉。於是,人們要他詳細研究人麵獅身像和卡夫拉兩者之間的異同之處。數月之後,他從埃及回到紐約自己的工作室,仔細比較了這兩種雕像的上千張照片。最後他彙報自己的分析結果說:透過反複分析研究我繪出的圖形和測得的數據,我得出的結論與我最初的直覺不謀而合,也就是,這兩種雕像各有所表。人麵獅身像,從正麵看的五官比例尺寸,特別是從不同的側麵看,其五官的角度和麵部突出的尺寸,都使我堅信,人麵獅身像不是卡夫拉……到此為止,我們一邊有法醫高手,弗蘭克·多明哥,他告訴我們,人麵獅身像的麵孔不是卡夫拉的麵孔;另一邊則有埃及學電腦專家,馬克·萊納,他認為用卡夫拉的麵孔就可以讓人麵獅身像“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