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爹,娘,你們不要死啊!你們快醒醒啊!”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孩童用稚嫩的童音哭喊到,地上躺著的是一男一女,不用說,定是他死去的父母,他用雙手拚命地搖晃著屍體,神情無比悲憤。放眼望去,更遠處稀稀疏疏的還俯躺著幾具屍首。
這孩童名叫張清風,明朝嘉靖年間,張清風家鄉本是浙江府的錢塘縣,昔日的魚米之鄉,自從倭寇上岸後,燒殺搶掠,更令人可怕的是,當地的一些貪官居然還無恥的不但不抗倭寇,反而和倭寇互相勾結,魚肉百姓。這次張清風本是隨父母逃離家鄉,投奔遠在揚州的舅舅。可誰知,前兩天在路途中盤纏給小偷偷去,本以為還可一路乞討到揚州,可路上所經過的幾個縣,也是蕭涼的很,就是乞討點可以吃的東西,父母也是省下來給小清風吃了,於是就出現了上麵悲慘的一幕。
張清風把父母草草安葬後,沿著官道走了兩個時辰的路,抬起頭居然看見了前方高高懸掛在城門上的旗幟,“揚州城”三字格外醒目。張清風的父親早年曾考取秀才,所以清風小小年紀已能認識些許字了。心中大為振奮,到了揚州,按照父母給的地址,一路打聽,找到舅舅的住所,卻被隔壁的鄰居告之,舅舅已與去年染上風寒去世了,如今舅舅家,隻剩下一間殘敗不堪的土屋。
從此,
揚州城內便又多了一位年幼的孤兒。他長的眉清目秀,渾身上下透著一股靈氣。他孤身一人,小小年紀,住在城郊的嶽王廟內.嶽王廟是為了紀念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元帥而修建的.由於信奉的人越來越少,立了嶽飛廟,倭寇的搗亂卻已經快波及到了揚州城外,再加上年久失修,整個嶽王廟破敗不堪,不過這正便宜了小孤兒,成了他一個人棲身之地.於是,他每天的必修功課是爬上神龕,把供奉的嶽飛雕像給擦拭的幹幹淨淨再前去乞討.
今天他要前往的地點是大風茶樓.揚州人愛聽戲,盡管人心惶惶,可這愛好卻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大風茶樓沏的茶水並不是最好的,但它有一絕,那就是這裏的掌櫃請了民間呼聲極高的慶豐戲班在這長駐.故而來這裏的不是城內有名望的地主紳士,便是來揚州經營生意的大商賈.
"去去去,一個髒不拉稀的小乞兒,你來這幹嗎?這裏麵不是你呆的地方,要乞討也要認清楚地盤."門口招呼客人的小二把正欲進去的孤兒給攔下了.這小二剛迎頭哈腰的對著一個肥頭大耳的客人問好,一轉身卻成了凶神惡刹.
這孤兒徘徊在門口不肯走,乘小二不注意時,往裏麵衝去.一隻腳剛踏進去,就被小二的大手給拉住衣領的後襟狠狠地往外拖.拖至門口前的街道上,用力把手中瘦落的身體向前推去.小孤兒的身子無法站穩,踉蹌了好幾步,一屁股跌倒在地上,小手本想撐住身體不讓摔倒,卻沒做到,反而把手心給擦破了.
他爬起來,不吭聲,仍然要進去.試了好幾回,卻都是徒勞,摔在大街上不說,還把小二給惹火了,最後一次小二終於忍受不住他一次次的'挑釁',舉起手給了孤兒幾記響亮的耳光,當場就把孤兒的腮幫給打中的像發酵的饅頭。他眼睛睜的大大的盯著小二,像是要噴出火來,雙手握緊拳頭,跳躍起來,縱到小二身前想給他回擊.畢竟年紀小,五六歲的小兒,怎麼可能擊的中一個身高馬大的青年.
小二迅速抓住了襲擊他的小手,狠心地想扭斷孤兒的手腕.
"你一個大人,欺負個孩童成和體統,還不快快鬆手。"危急時刻,一人在身後嗬斥到.小二回過身來,仔細看看是誰愛管閑事.一看,連忙低頭恭敬道:"原來是方員外,小的隻是在和這小哥隨便玩耍,絕無有欺負他之意."邊說,邊把緊拽住孤兒的手給放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