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結語——功業耀天下,品德映神州(1 / 1)

任弼時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組織家。他從16歲開始,就把畢生心血和全部精力投入中國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曆史時期始終站在鬥爭的前列,處在關鍵的崗位上,對黨的建設、團的建設、人民軍隊的建設,對毛澤東思想的確立和發展,對人民共和國的創建,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曆史功勳。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成為全黨學習的楷模。功業耀天下,品德映神州。

任弼時富有遠見,襟懷磊落。他在重要的曆史關頭,頭腦冷靜,能夠以戰略眼光觀察、分析問題。皖南事變發生後,陝甘寧邊區軍民義憤填膺,有的情緒激烈,紛紛提出要從邊區“打出去”。在邊區縣委書記聯席會議上,任弼時極富政治遠見地指出:不論時局或好或壞,我們的統戰工作、建設工作仍要繼續堅持的。把陝甘寧邊區建設好,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他特別強調:不管時局如何發展,我們陝甘寧邊區的地位與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經濟建設作為邊區建設的最中心的任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用很大的努力進行經濟建設工作。在大生產運動中,任弼時協助毛澤東製定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財政經濟工作總方針。他高瞻遠矚地指出:革命的目的就是為著建設。共產黨人如果隻曉得用戰爭和暴力來推翻舊的製度和統治,而不善於建設新的豐衣足食的幸福快樂的社會,那我們也是不會勝利的,就是勝利了也不能鞏固。1949年初,解放戰爭大踏步走向勝利,黨的工作重心開始由鄉村向城市實行戰略轉移。任弼時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發言中鄭重提醒全黨:隨著工作重心的轉移,黨的建設也要與之相適應。他說:各級領導機關必須有堅強的人經常注意黨務工作,忙於各種經濟建設和行政事務,放鬆了黨的建設,忘掉了黨務工作,那是很危險的。指出“糾正這種偏向,對於我們黨將要在全國範圍成為執政黨的時候是特別重要的”。

任弼時胸懷坦蕩,勇於自我批評。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他也難免出現過某些認識上的偏差,但是他從不諉過,勇於承擔領導責任,進行自我批評。他從中央蘇區調任湘贛省委書記,一個主要原因是被當時“左”傾中央領導人認為工作“不合手”,免去了中共蘇區中央局的組織部長職務。到湘贛後,在肅反問題上,盡管任弼時曾很慎重地對待幹部,努力保護了一批同誌,但是在延安整風中,他仍認真總結了湘贛肅反的經驗教訓,主動承擔責任。他坦誠地說:我在省委的這一時期,對清理舊案,沒有盡到責任,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任弼時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鞠躬盡瘁,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無懼無畏地堅持黨的地下鬥爭,兩次被捕坐牢而遭受嚴刑,始終堅貞不屈。他長期抱病工作,對事業和工作恪守著“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的準則。1949年,任弼時是躺在吉普車上離開西柏坡的。一進城,他就立即投入團代會的籌備工作。他起草了一萬多字的政治報告,並代表中共中央在團代會上宣讀,直到體力不支,中途由他人代讀。從莫斯科治療回國不到一個月,他即致信毛澤東及中央書記處要求恢複工作。他是一代共產黨人的楷模,他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的集中體現。

令人惋惜的是,開國之初,正當任弼時年富力強之時,卻因積勞成疾,過早地離開了黨和人民,離開了他為之奮鬥終身的偉大事業。他是新中國建立後最早逝世的黨的主要領袖人物,黨和人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指出:“任弼時同誌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要“學習他三十年奮鬥不已至死不息的自我犧牲精神,學習他頑強對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學習他堅持原則服從真理的布爾塞維克精神”。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任弼時的生平、業績、思想、風範,是一個值得不斷開掘、深入研究的領域,從中可以發掘出既有實踐意義又有理論價值的寶貴精神財富,用於指導和促進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駱駝精神”是任弼時留給全黨學習和修養的寶貴精神遺產。任弼時的一生就是倡導和實踐這種艱苦奮鬥精神的一生。葉劍英在紀念任弼時的文章中,形象而生動地概括了任弼時的堅強黨性和革命精神,讚揚他是黨和人民的駱駝。由於他對於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無限忠誠,由於他在工作中的原則性和自我犧牲的精神,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錢多,三怕麻煩人,任弼時的革命精神被黨和人民譽為“駱駝精神”,這構成了他的黨性形象,為全黨樹立了堅強黨性的典範、偉大人格的楷模。1991年3月,江澤民視察湖南,瞻仰了任弼時同誌故居,仔細地參觀了陳列室裏的任弼時生平圖片介紹,指出弼時同誌是新中國的偉大締造者,其名字、思想,都將永遠是激勵我們奮發圖強、建設祖國的強大動力。他還揮筆題詞:“發揚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辭重負奮力前行的駱駝精神”。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向任弼時同誌學習。

任弼時的巨大功績、光輝思想和崇高品德,永遠值得全黨全軍全國人民認真繼承學習、不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