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薛仁貴在西域時,三箭定天山,征服了突厥人,但他的一位李姓部將卻曾經把所有俘虜統統坑殺,顯然吐蕃利用了這一點,造成當地人的恐慌。東峪想:我們也要想個計策,智勝敵軍。
東峪催促著:“繼續說!”
“我們一共來了三萬人,在赤嶺北側駐紮,準備去切吉草原幫吐穀渾切吉可汗搶回他的王子,切吉可汗也會派三萬人側應!”
東峪聽罷,心中大呼不好。哥哥在唐軍手中,已經成了三方爭奪的棋子,怎麼辦?怎麼辦?
沉靜了一會兒,他鎮定地繼續問道:“還有其他地方來的軍隊嗎?”
“聽說安西四鎮也派來了五萬大軍,準備包抄唐軍,在花石峽抄後路斷絕薛仁貴回來的路。”
“此話當真?我還會審問別人,如果有誤,我定殺不赦!”
“不敢欺哄軍爺,請軍爺饒了小的性命吧!”
“好,如果交代屬實,我軍會送你還鄉或者你會像次旺隊長一樣,提拔軍職。”
“謝謝軍爺不殺之恩。”
吐蕃兵走了。又一個來了,東峪一直審了一個下午。最後,他對戰爭的局勢有了充分的認識和了解,準備找鄭帥深談。
鄭孝傑正在帳中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辦?吐穀渾的縣丞送給他一個歌舞伎,穿得花枝招展的,晃得他眼暈,見東峪進來,他大聲責令:“快快快下去,我們有軍政大事商議。”
歌舞伎笑眯眯地輕盈的扭著腰肢下去,走出帳外。
東峪急不可耐的說:“鄭帥,我審了一個下午,軍情急迫,不得不盡快找您商議啊!”
“什麼軍情?這些吐蕃兵是薛帥他們打剩下留給我們的?”鄭孝傑不屑地哂笑道。
“哪裏是啊!就怕我們的薛帥也認為大股敵軍已經退縮,那咱們真的就要重蹈曆史覆轍了。”
“什麼折不折的?快說!”
“據我所知,敵軍至少十五萬以上集結過來,準備搶回吐穀渾王子。最可怕的是切吉可汗也參與其中。”東峪仰起頭,看著正在氈台上站起的鄭帥,憂心忡忡地說。
“什麼?什麼?十五萬?兵從何而來?”鄭孝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吐蕃用兵神速啊!平地冒出這麼多兵?不是變戲法吧?
東峪把一下午得到的情報一五一十地向他和盤托出,鄭帥聽罷,嘴巴都合不攏了,張著大嘴,半天沒說出話來。
東峪警覺地回身四望:兩人談話間,歌舞伎身影在帳門外徘徊著,東峪小聲告誡鄭帥:“看看帳外,誰在偷聽?”
鄭帥聞聲望去,歌舞伎一閃,到後賬去了。
兩人都明白,禮物沒有白給的。這個禮物絕對是個奸細,隻是不知道她傳遞消息的手段是什麼?兩人看完,相視而笑,低聲商議著下一步的計策,東峪給鄭帥出主意,我們不如這般這般,如此如此,參與戰鬥更好。
商議定後,鄭帥召開了總隊負責人會議,商議該怎樣展開下一步軍事行動。
通往切吉草原的路有很多條,但都要經過伏埃城。現在的切吉可汗敵友難辨,或者說已經倒向敵人一方。如果想讓托羅生繼續留在唐軍中,現在就不能去伏埃城,好在切吉可汗還不會明打明地攻擊大唐軍隊。至少在伏埃城下,他不敢動手腳,所以東峪決定暫時先不讓托羅生知道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