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狄仁傑求見,武後急忙答應:“好好好,讓狄愛卿速來見我!”
狄仁傑在閻立本的帶領下,來到大明宮中。武後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等著他的到來。
“微臣參見天後娘娘,娘娘千歲千千歲!”
“狄愛卿平身,城陽一案可有線索?”
“回娘娘,有線索。”
“快快講來!”
“是,娘娘。請娘娘恕微臣冒昧唐突之罪。微臣有話要問娘娘。”
武媚娘心裏想:這個狄仁傑還真囉嗦,我讓他破個案,他還有問題要問,萬一問出以前的事兒來,豈不要壞我大事兒?轉念一想,城陽不除終為後患,就說:“狄愛卿請盡管發問。”
“城陽公主以前是不是與吐蕃有些往來?”
“怎麼?這次是吐蕃搶走了城陽?”
“這倒不敢肯定,但在長安大明宮外觀燈的主街上,我找到了這個東西。”說著狄仁傑拿出鋯石,太監恭恭敬敬地捧著遞到天後手中,武媚娘輕輕地拿起天藍色的鋯石,看了半天。
“嗯,很好的一塊兒鋯石。品質很高。怎麼能和吐蕃扯上關係?”
“以吐蕃習俗,腰刀上或刀鞘上常常鑲嵌這個形狀的鋯石,有此可見這件事兒與吐蕃有一些牽連。”
“會不會是釋法朗或他的手下所為?他倒是有一個吐蕃隨從。”
“這倒不會,我已審過,這名隨從原是吐蕃奴隸,不可能用這種短刀。”
“如果是吐蕃貴族想求親,可以明著求呀?怎會偷偷而來?”
“這也是微臣想不通的地方。還有在公主臥房有一個暖爐打造得很精致,據說是釋法朗送給公主之物,爐壁裏有一條絲絮,粉色之物,不知所做何用?”
“慕容東峪,也就是釋法朗會不會劫公主去吐穀渾?吐穀渾這幾年對我大唐和吐蕃態度曖昧,立場搖擺,不可不防。”
“這種可能性也有,公主從前去過吐穀渾和吐蕃,微臣還要進一步調查此案,請天後給我十天之期寬限一下。”
武媚娘聽完狄仁傑的案情分析,大吃一驚,無論是吐穀渾還是吐蕃,都已經在向她敲醒警鍾。如果吐蕃和吐穀渾聯手對付大唐,我大唐危矣!她反反複複考慮了好久,終於想到一個萬全之策。
第二天早朝,二聖同朝。大臣魏元忠啟奏“天皇天後,臣有本啟奏。今四方平靖,東北戰事已歇,西北突厥臣服,唯有吐蕃和吐穀渾兩屬國尚恐有變。吐蕃之賊心不死,屢屢犯我邊境,吐穀渾左右搖擺,態度不明,必須想出良策以治之。”
各位朝臣麵麵相覷,不知所措,紛紛議論著:“吐蕃和吐穀渾遠在西部邊疆,正處我大唐絲綢之路上,這條路出了問題可是麻煩大了……”
“吐穀渾可汗可是深受天恩,怎麼會反唐呢?真是人心難測呀!”
“這就是兩條喂不熟的狗!必須出兵征討。”
“出兵?出兵的話,勞師遠伐,可是兵家大忌呀!”
群臣議論良久,久拖不決。
高宗等得不耐煩了,問:“各位愛卿可有良策?”
大臣們搖搖頭,麵露難色。朝堂上漸漸安靜下來,大臣們都抬起頭,望著二聖,無計可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