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宋江衣錦還鄉,完成了回鄉掃墓祭祖的心願後,又回到了東京。他與眾多弟兄們相聚,吩咐大家各自收拾行裝,準備前往各自的任職之地。
就在這時,神行太保戴宗前來探望宋江。兩人坐在一起閑聊,氣氛融洽。忽然,戴宗站起身來,說道:“小弟我已經承蒙聖上恩典,被授予兗州都統製之職。但如今我情願交還官誥,前往泰安州嶽廟裏,做個陪堂,過清閑的日子,了此一生,這對我來說實在是莫大的幸運。”
宋江聽後,十分驚訝,問道:“賢弟,你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戴宗解釋道:“兄弟我夜裏夢到崔府君召喚,因此就萌生了這片退隱的善心。”
宋江感慨地說:“賢弟你生來就有神行太保的本事,日後必定會成為嶽府的靈聰之神。”
從這以後,戴宗與宋江分別,他將官誥交還給朝廷,前往泰安州嶽廟裏出家做了陪堂。在那裏,他每日都殷勤地侍奉著聖帝的香火,態度虔誠,從不懈怠。幾個月後的一個晚上,戴宗一切如常,他把眾道伴請來,與他們一一辭別,隨後大笑而終。後來,戴宗在嶽廟裏多次顯靈,當地的州人和廟祝為了紀念他,便在廟裏塑造了戴宗的神像,而這神像的胎骨就是戴宗的真身。
阮小七接受了朝廷的誥命後,向宋江辭別,前往蓋天軍擔任都統製一職。然而,上任還不到幾個月,大將王稟、趙譚因為之前在幫源洞被阮小七辱罵的舊恨,一直懷恨在心,便多次在童樞密麵前訴說阮小七的過錯,他們說道:“阮小七曾經穿過方臘的赭黃袍,還穿戴了龍衣玉帶,雖然說是一時的戲耍,但終究讓人覺得他心懷不軌。而且蓋天軍那個地方地處偏僻,百姓又比較野蠻,阮小七在那裏任職,必定會引發造反之事。”他們甚至想要殺掉阮小七。
童貫把這件事告知了蔡京,蔡京又奏明了天子。於是,天子降下聖旨,下達公文到蓋天軍,追奪了阮小七的官誥,將他貶為庶民。阮小七得知此事後,心中反而暗自歡喜,他帶著老母回到了梁山泊石碣村,重新過上了打魚為生的日子,盡心奉養老母,一直到壽終正寢,活到了六十歲才去世。
小旋風柴進在京師,看到戴宗交還官誥去求閑了,又聽說朝廷追奪了阮小七的官誥,原因是阮小七不合穿戴了方臘的平天冠和龍衣玉帶,被認為有造反的意圖,從而被罰為庶民。柴進心想:“我也曾在方臘那裏做過駙馬,倘若日後奸臣們知道了這件事,在天子麵前進讒言,到時候怪罪下來,追奪我的誥命,我豈不是要遭受恥辱?不如趁早自己主動辭官,以免受到玷辱。”
於是,柴進便以風疾病患不時發作,難以勝任官職為由,向朝廷表示自己不堪為官,情願交還官誥,回鄉做個農民。他辭別了眾官,回到滄州橫海郡做回了普通百姓,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忽然有一天,柴進毫無疾病征兆地去世了。
李應被授予中山府都統製之職,赴任半年後,聽聞柴進辭官求閑去了,他自己也思量著,便也推說自己風癱,無法繼續為官。他向省院申述情況,繳納了官誥,回到故鄉獨龍岡村中生活。後來,他與杜興一起成為了當地的富豪,兩人都得以善終。
關勝在北京大名府總管兵馬,他很得軍心,眾人都對他欽佩有加。然而,有一天,他操練軍馬回來後,因為大醉而不小心失腳,從馬上摔落,就此得病身亡。
呼延灼擔任禦營指揮使,每日都隨駕操練軍備。後來,他率領大軍抗擊大金兀術四太子,在出兵作戰中,一路殺至淮西,最終不幸陣亡。隻有朱仝在保定府管理軍隊時立下戰功,後來他跟隨劉光世大破大金,一路升遷,最終做到了太平軍節度使。
花榮帶著妻子、孩子和妹妹,前往應天府赴任。吳用向來單身一人,他隻帶了隨行的安童,前往武勝軍赴任。李逵也是獨自帶著兩個仆從,前往潤州赴任。為什麼在這裏隻說這三個人到任的情況,而對其他一些人的結局都詳細描述了呢?因為這七員正將,他們之間此後都不會再有相見的機會了,所以先把他們的結局交代清楚。而後麵的五員正將,宋江、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他們之間還有相聚的情節,所以這裏先不把他們的結局說盡,後麵自然會看到。
再說宋江、盧俊義在京師,將朝廷賞賜給諸將的物品都一一分派完畢,讓他們各自前往任職之地。那些在為國征戰中犧牲的正將,他們的家眷人口,朝廷給予了恩賞錢帛金銀,並且送他們各自回到故鄉,讓他們自行安排今後的生活。
此外,還有當時在朝的十五員偏將,除了宋江的弟弟宋清回鄉務農外,杜興跟隨李應還鄉去了;黃信仍然擔任青州的官職;孫立帶著兄弟孫新、顧大嫂以及家眷,依舊回到登州任職;鄒潤不願意為官,便回到了登雲山;蔡慶跟隨關勝,回到北京做了平民;裴宣與楊林商議後,回到飲馬川,接受了一個閑職,過起了悠閑的日子;蔣敬思念故鄉,便回到潭州做了平民;朱武一直以來都對樊瑞的道法很感興趣,後來他向樊瑞學習道法,兩人一起做了全真先生,雲遊江湖,最後去投奔公孫勝出家,打算以此度過餘生;穆春回到揭陽鎮的鄉中,後來成為了良民;淩振的炮手技藝非凡,他被授予火藥局禦營的職位,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原來在京師的五員偏將,安道全被召回京城,在太醫院做了金紫醫官;皇甫端原本就擔任禦馬監大使;金大堅在內府禦寶監為官;蕭讓在蔡太師府中任職,做了門館先生;樂和在駙馬王都尉府中,安享清閑,一生快樂。這些人的情況就不再詳細敘述了。
且說宋江與盧俊義分別後,各自前往自己的任職地。盧俊義沒有家眷,他帶著幾個隨行的伴當,前往廬州。宋江向皇上謝恩辭朝,告別了省院的各位官員,帶著幾個家人仆從,前往楚州赴任。從這以後,大家便各自分散,各奔東西了。
再說宋朝,從太宗繼承太祖的帝位時起,就有一些不太好的情況,導致朝代中奸佞之臣層出不窮。到了徽宗天子時期,雖然天子至聖至明,但不幸的是,奸臣當道,讒佞之臣專權,他們迫害忠良,實在令人痛心。當時,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這四個賊臣,把天下攪得大亂,國家、家庭和百姓都深受其害。
殿帥府太尉高俅和楊戩,看到天子對宋江等這夥將校重禮厚賜,心裏非常嫉妒和不滿。兩人私下商議道:“這宋江、盧俊義都是我們的仇人,如今他們反倒成了有功之臣,受到朝廷如此的欽恩賞賜,還讓他們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我們這些省院的官僚,豈不是要被人恥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楊戩接著說:“我有一個計策,我們先對付盧俊義,隻要解決了他,就好比斷了宋江的一隻臂膀。盧俊義這人十分英勇,如果我們先對付宋江,他一旦得知消息,必定會生出事端,到時候就麻煩了。”
高俅忙問:“願聞你的妙計。”
楊戩說道:“我們安排幾個廬州的軍漢,讓他們到省院去告發盧安撫,說他招軍買馬,積草屯糧,意圖造反。然後我們把這件事寫成申呈,送到太師府啟奏,瞞著蔡太師。等太師奏過天子,請求聖旨定奪,再派人把盧俊義騙到京師。等皇上賜禦食給他的時候,我們在食物裏下些水銀,讓水銀損傷他的腰腎,使他無法行動,這樣他就成不了大事了。之後,再派天使給宋江送去禦酒,在酒裏下慢藥,不出半月,宋江肯定沒救了。”
高俅聽後,連稱:“此計大妙。”
於是,兩個賊臣按計行事,他們找來兩個心腹之人,又尋覓了兩個廬州的本地人,給他們寫好狀子,讓他們去樞密院告發盧安撫在廬州招軍買馬,積草屯糧,想要造反,還說他經常派人前往楚州,與安撫宋江勾結,意圖起義。樞密院的童貫原本就與宋江等人有仇,他當即收下了原告的狀子,直接呈送到太師府啟奏。
蔡京看到申文後,便召集官員商議。此時高俅、楊戩也都在,四個奸臣商定了計策,帶著原告人入內啟奏天子。
皇上聽後說:“朕覺得宋江、盧俊義,他們破大遼,收方臘,手握十萬兵權的時候都沒有生歹心,如今已經改邪歸正,怎麼會背叛朝廷呢?寡人又沒有虧待他們,他們怎麼敢叛逆呢?這裏麵肯定有詐,虛實難辨,難以輕信。”
高俅、楊戩在一旁奏道:“聖上您心地善良,忠愛臣子,可人心難測啊。想必是盧俊義嫌自己官卑職小,心裏不滿,所以又起了反意,幸好被人察覺了。”
皇上說:“那可以把他喚來,寡人親自問問,讓他自己招供。”
蔡京、童貫又奏道:“盧俊義勇猛如虎,難以保證他的心思。要是驚動了他,他必定會逃跑,到時候就不好收拾了,以後再想抓捕他就難了。隻能把他騙到京師,陛下您親自賜給他禦膳禦酒,用聖言撫慰他,觀察他的虛實動靜。如果他沒有造反的意圖,就不必追究了,這樣也能顯示陛下您對功臣的厚愛。”
皇上聽後準奏,隨即降下聖旨,派了一名使者前往廬州宣召盧俊義回朝,說有重要的事情委派給他。天使奉命來到廬州,大小官員都出城迎接,使者來到州衙,宣讀了聖旨。
盧俊義聽了聖旨,得知要宣他回朝,便與使者一起離開了廬州,騎著驛站的馬匹前往京城。一路上沒有什麼波折,很快就到了東京皇城司前,他們在那裏歇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盧俊義來到東華門外等候早朝。這時,太師蔡京,樞密院童貫,太尉高俅、楊戩,帶著盧俊義到偏殿朝見皇上。盧俊義拜舞行禮完畢後,天子說:“寡人想見你一麵。”接著又問:“廬州那個地方還適合你容身嗎?”
盧俊義再次拜奏道:“托賴聖上洪福齊天,那裏的軍民都生活得很安定。”
皇上又問了一些閑話。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尚膳廚官奏道:“進呈的禦膳已經準備好,未敢擅自進獻,請求陛下旨意。”
此時,高俅、楊戩已經暗中把水銀放在了禦膳裏,然後將禦膳供呈在禦案上。天子當著眾人的麵把禦膳賜給盧俊義,盧俊義拜謝後便吃了起來。
皇上撫慰道:“你回到廬州後,一定要盡心安撫軍士,不要有什麼非分之想。”
盧俊義磕頭謝恩,出朝後便返回廬州,他全然不知四個賊臣已經設下了害他的計謀。高俅、楊戩相視一笑,說道:“此後大事可成了。”
再說盧俊義日夜兼程趕回廬州,很快就感覺到腰腎疼痛難忍,行動不便,無法再騎馬,隻好坐船回去。當船行至泗州淮河時,也許是天數已盡,意外發生了。
那天夜裏,盧俊義因為喝醉了酒,想要站在船頭上消遣一下,沒想到水銀已經墜落到他的腰胯和骨髓裏,使他站立不穩,再加上酒後失腳,一下子落入了淮河深處,就這樣死去了。可憐那河北玉麒麟盧俊義,就這樣屈死在水中,成了冤魂!
隨從們打撈起他的屍首,用棺槨將他殯於泗州高原深處。本州的官員寫好文書,向上申複省院,這裏就不再詳細敘述了。
且說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這四個賊臣,商量好了下一步的計劃。他們拿著泗州申達的文書,在早朝時奏聞天子,說:“泗州傳來消息,盧安撫行至淮河時,墜水而死。我們省院不敢不奏。如今盧俊義已死,我們擔心宋江心裏會起疑,再生出其他變故。懇請陛下聖鑒,能否差遣天使,帶著禦酒前往楚州賞賜給宋江,以此安撫他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