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1 / 3)

在大宋仁宗皇帝在位期間,嘉祐三年三月三日的五更三點,天色還未完全透亮,京城的皇宮裏已經是一片忙碌景象。仁宗皇帝身著華麗的龍袍,端坐在紫宸殿的寶座之上,接受著文武百官的朝拜。 此時的紫宸殿,被祥瑞之氣環繞。輕柔的祥雲在鳳閣周圍繚繞,仿佛給鳳閣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薄紗;濃鬱的瑞氣籠罩著龍樓,使得龍樓更顯威嚴莊重。含著晨煙的禦柳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柳枝像是靈動的絲帶,拂過排列整齊的旌旗;帶著露珠的宮花嬌豔欲滴,迎接著手持劍戟的侍衛。殿內,淡淡的天香彌漫,身著華麗服飾、頭戴玉簪、腳蹬珠履的官員們整齊地聚集在丹墀之上;仙樂飄飄,身著繡襖錦衣的侍從們小心翼翼地簇擁著禦駕。珍珠串成的簾子緩緩卷起,金光閃耀的殿上,皇帝的金輿熠熠生輝;鳳尾形狀的扇子打開,白玉鋪就的台階前,寶輦穩穩停下。

隱隱約約中,淨鞭清脆地響了三下,文武百官按照品級高低,井然有序地站成兩排。 這時,殿頭官高聲喊道:“如果有事情,就出班早早啟奏;要是沒有事情,就卷簾退朝。”隻見官員隊伍中,宰相趙哲和參政文彥博走出班列,恭敬地向皇帝上奏道:“陛下,如今京師裏瘟疫肆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軍民傷亡慘重。懇請陛下開恩,赦免罪犯的罪行,減輕刑罰,降低稅賦,以此來消除天災,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仁宗皇帝聽了他們的奏請,立刻下令翰林院馬上起草詔書:一方麵大赦天下的罪囚,民間所有的稅賦也全部免除;另一方麵,命令在京的宮觀寺院,舉行法事來祈求消除災禍。然而,沒想到這一年瘟疫不僅沒有得到控製,反而愈發嚴重了。

仁宗皇帝得知這個情況後,心中憂慮,龍體也感到不適,於是再次召集百官商議對策。 在眾多官員中,有一位大臣突然越過自己的班次,向皇帝啟奏。仁宗皇帝定睛一看,原來是參知政事範仲淹。範仲淹行完拜見禮後,說道:“陛下,如今天災橫行,軍民遭受苦難,日夜都難以維持生計,許多人還陷入了牢獄之災。依臣之見,要想消除這場災禍,可以宣召嗣漢天師火速入朝,在京師的禁院舉行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向天帝奏明情況,祈求保佑民間消除瘟疫。”仁宗皇帝覺得範仲淹說得有理,便批準了這個奏請。他急忙命令翰林學士起草詔書,自己還親自書寫,並拿出一炷禦香,欽點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作為使者,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盡快入朝,祈禱消除瘟疫。在金殿上,仁宗皇帝親自點燃禦香,將丹詔交到洪太尉手中,洪太尉領命後,不敢有絲毫耽擱,即刻踏上了行程。 洪信領了皇帝的聖旨,向仁宗皇帝辭別後,一刻也不敢停留。他的隨從背著詔書,用金盒子小心翼翼地裝著禦香,一行人帶著數十個護衛,騎上快馬,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東京,朝著信州貴溪縣方向趕去。

一路上,他們看到的是美麗的景色:遠處的山巒層層疊疊,翠綠的顏色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描繪的畫卷;近處的河水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各種各樣的奇花競相開放,像是給樹林鋪上了一層絢麗的錦繡;嫩綠的柳枝在微風中輕輕舞動,細長的枝條如同金絲一般拂過地麵。天氣溫暖宜人,風和日麗,他們經過一個個野店山村;道路筆直平坦,沙質的路麵幹淨整潔,夜晚就住宿在郵亭驛館裏。身著華麗羅衣的眾人在紅塵中策馬前行,駿馬在紫色的道路上歡快地奔跑著,揚起陣陣塵土。 就這樣,洪太尉一行人日夜兼程,過了不知多少天,終於來到了江西信州。當地的大小官員紛紛出城迎接,場麵十分隆重。官員們隨即派人去通知龍虎山上清宮的住持和道眾們,讓他們做好接詔的準備。

第二天,眾多官員一起護送洪太尉來到了龍虎山下。隻見上清宮的許多道眾們,敲著鍾,擊著鼓,手持香花、燈籠、蠟燭,高舉著幢幡寶蓋,伴隨著悠揚的仙樂聲,都下山來迎接皇帝的詔書。洪太尉一行人一直來到上清宮前才下馬。洪太尉抬眼望去,隻見這座上清宮果然氣勢非凡。 但見上清宮周圍,青鬆彎曲盤旋,翠柏鬱鬱蔥蔥,一片幽靜的景象。宮門上方懸掛著皇帝禦賜的金書匾額,門戶上排列著靈符玉篆,充滿了神秘的氣息。虛皇壇旁邊,垂柳依依,名花盛開,散發著陣陣芬芳;煉藥爐旁邊,蒼鬆老檜相互掩映,顯得古樸而莊重。

左邊的牆壁旁,天丁力士整齊排列,侍奉著太乙真君;右邊的位置上,玉女金童簇擁著紫微大帝,顯得格外威嚴。再看那北方的真武大帝,披散著頭發,手持寶劍,腳踏龜蛇,威風凜凜;南極老人則穿著靸履,頭戴頂冠,馴服著龍虎,和藹中透著神聖。大殿前排站立著二十八宿星君,後排排列著三十二帝天子,仿佛在守護著這座神聖的宮殿。台階下,流水潺潺,發出清脆的聲響;牆院後麵,青山環繞,景色秀麗。仙鶴頭頂長著鮮豔的紅冠,烏龜身上披著長長的綠毛,仿佛是這片仙境中的精靈。樹梢上,蒼猿捧著果實,歡快地跳躍著;莎草中,白鹿嘴裏銜著靈芝,悠然自得地漫步著。三清殿上,金鍾敲響,道士們輕聲念著經咒;四聖堂前,玉磬聲聲,真人正在虔誠地禮拜星鬥。

獻香的台砌上,五彩的霞光照射在碧綠的琉璃上,光芒四射;召將的瑤壇上,紅色的瑪瑙在烈日的照耀下,光彩奪目。清晨,門外祥雲繚繞,仿佛是天師送老君下凡的祥瑞之兆。 眾人從上清宮的住持真人到道童侍從,前前後後地引導著,將洪太尉迎接到三清殿上。他們恭恭敬敬地將詔書放在殿中最尊貴的位置供奉起來。洪太尉隨即向監宮的真人問道:“天師現在在哪裏呢?”住持真人走上前,恭敬地稟告道:“太尉有所不知,這一代祖師號稱‘虛靖天師’,他生性喜好清淨高雅的生活,厭倦了迎來送往的俗事,自己在龍虎山頂搭建了一座茅草庵,一心修行養性,所以並不住在本宮。”洪太尉聽了,又問道:“如今天子下了詔書宣召他,怎樣才能見到他呢?”

真人回答說:“請允許我稟明:詔書暫且供奉在殿上,我們也不敢擅自開讀。請太尉先到方丈室休息,喝杯茶,我們再慢慢商議。”於是,眾人將丹詔供奉在三清殿上,然後陪同洪太尉和各位官員來到方丈室。洪太尉在正中間的位置坐下,執事的人端上茶來,接著又擺上了豐盛的齋飯,水陸各種食物都準備得十分齊全。 吃完齋飯後,洪太尉再次向真人詢問:“既然天師在山頂的庵中,為什麼不派人把他請下來相見,然後宣讀丹詔呢?”真人稟報道:“太尉,這一代祖師雖然住在山頂,但他的道行高深莫測,為人清高自在,不願意沾染塵世的紛擾。他能夠駕霧騰雲,行蹤飄忽不定,從來沒有下過山。我們平日裏也很難見到他,怎麼能派人把他請得下來呢!”

洪太尉著急地說:“那這樣怎麼才能見到天師呢?現在京師瘟疫橫行,當今皇上特意派遣我作為使者,帶著禦書丹詔,捧著龍香,來請天師,要舉行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以消除天災,拯救萬民。這可怎麼辦才好呢?”真人稟報道:“朝廷天子想要拯救萬民,除非太尉您能懷著一顆無比虔誠的心,先進行齋戒沐浴,換上樸素的布衣,不要帶隨從,親自背著詔書,焚燒禦香,徒步上山去禮拜天師,這樣才有可能見到他。如果您的心不夠虔誠,即使白走一趟,也難以見到天師。”洪太尉聽後,連忙說道:“我從京師一路吃素來到這裏,怎麼會不誠心呢!既然如此,就按照你說的辦,明天一大早我就上山。”當晚,眾人各自休息,等待著第二天的到來。 第二天五更天,天還沒亮,眾道士們就早早起來,準備好了溫熱的香湯和齋飯。他們請洪太尉起身,讓他用香湯沐浴,換上了一身嶄新的布衣,腳下穿上了麻鞋草履,吃了一頓素齋。洪太尉拿起丹詔,用黃羅包袱仔細地背在背上,手裏提著銀手爐,爐中緩緩地燃燒著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