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以為,一個人能不能成事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狠出來的。對別人狠一點,對自己更要狠一點。很顯然,劉備在這兩方麵都沒能達標。
他決定,讓魏延去做這件事。魏延這人比較狠,曾經殺過人。殺過自己的主子。
如果在宴席上安排他舞劍的話,他一定能舞出花來。不錯,鴻門宴。
劉備版的鴻門宴。隻是劉備本人並不知情。事實上龐統也不需要他知情。隻是一個道具罷了。每個人的一生,都要在某些時候有意無意地做道具。看他人劍起劍落,看世事白雲蒼狗,還沒明白是什麼事呢,一不留神自己已是戲中人。
哪怕是戲中的看客。
表演開始了。這是劉備與劉璋的第二次聚會。主題是酒、友情與合作。
龐統給他加了個主題。劍。
魏延的劍舞起來了。很好看,也很凶險。這樣的凶險被劉璋的手下諸將看出來了,他們共看出來八個字——魏延舞劍,意在劉璋。
便跳進去與他對舞,目的是製止魏延接下來的行動。
魏延接下來的行動果然流產了——卻不是劉璋手下諸將製止的結果。
而是劉備喝斥了。劉備以他迥異於尋常音調的斷喝聲阻止了魏延的蠢蠢欲動,同時也贏得了劉璋的高度讚賞——這個兄弟,實誠啊……
劉備留了下來,領兵往葭萌關替劉璋守西川大門去了。因為張魯整頓兵馬,準備攻打葭萌關。
劉備信心高漲,很有紮根邊疆的意思。這讓龐統大失所望。龐統以為,一個人能不能成事,隻跟心態有關。細節決定成敗?拉倒吧,心態才決定成敗呢!
但是龐統不知道劉備的心態何時才能走向陽剛。事實上他幾乎不抱什麼信心了。
原因很簡單,劉備的心態從來就沒陽光過。作為三國時代最著名的漂泊者,劉備整個人已經被扭曲了。從裏到外。這是龐統最傷感的地方。
隻是他無可奈何。畢竟他不是諸葛亮,能左右眼前的這個人。事實上即便是諸葛亮也不能完全左右劉備。畢竟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說到底是不能左右他人的。
除非被左右的那人沒腦子。
人間事需要設計
孫權每個星期要開一次例會。
他手下眾官員出席。例會的規則是你可以不會說話,但你不能不說話。
總之要人人過關,以體現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意思。
很多官員在會上講一些例會語言。孫權就在例會語言中昏昏欲睡,幾乎要早生華發了——天哪,實在是太枯燥、太空洞了,簡直能悶死個人。
直到這一天,他突然睜大眼睛,不再鬱悶。
因為顧雍在例會上提了一個建議,很刺激,很振奮人心。
顧雍說:劉備現在在西川替劉璋當長工呢,一時半會回不來。我以為,現在正是咱們拿回荊州的大好時機!
孫權一想,對啊,劉備自己不要老窩,跑到別人的老窩那裏去找窩,這叫自作孽不可活。
便準備發兵,要端掉劉備的老窩。但是這樣的動議卻被一老太太罵得狗血噴頭。是吳國太。吳國太以為,獻此計的人可殺!因為他將害了他女兒孫夫人的性命。
孫權的滿腔熱血馬上就變涼了——投鼠忌器,投鼠忌器啊!他妹妹現在已不單單是他妹妹,而是劉備的夫人了。真要攻打荊州,孫夫人的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可要是不取荊州,眼睜睜地看著肥肉到自己嘴邊卻吃不上,這讓孫權心有不甘。
張昭告訴他,人世間的事,需要設計。
世事是不完美的,但我們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設計。設計體現了一種生活態度——那就是我能,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