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激勵孩子學會自立自強(7)(1 / 2)

後來,曉妍做了很多鼓勵自己的便條,貼在床頭、台燈、筆袋、水杯等等經常可以看到的地方,鼓勵自己樂觀自信地麵對每一天。

當孩子參加一些富有挑戰性的活動或者重要的考試及比賽時,父母一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及時激勵孩子,這種及時的激勵不僅讓孩子積極地麵對困難和挑戰,也是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的有效方法。

【教育箴言】

父母要激勵孩子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辯證地看待自己。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優點以及鼓勵孩子記錄自己成功事跡的這些行為,目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但並不意味著讓孩子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父母要防止孩子養成傲慢的心態,而是讓孩子學會用全麵的觀點去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激勵自己。

60. 善用激將法來激勵孩子

俗話說:勸將不如激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除了采取正麵鼓勵的方式外,還可以適當地采用激將法的方式,利用反麵語言刺激孩子,激起孩子的好勝心,激發出孩子潛在的能量,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經典事例】

有一個12歲的男孩,學習成績不好,但卻愛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到了中學時,這個男孩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天,這個男孩的叔叔在紙上畫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在各個角頂處標上了符號A、B、C,並寫出AB2+BC2=AC2這樣一個公式,然後滿臉神秘地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孩子,你在數學方麵很有天賦,你來試試吧。畢達哥拉斯在兩千年前就會證明了。難道兩千年後的你,就不能證明出來?”

當時,這個男孩還沒學習過幾何課程,對幾何幾乎一無所知。但是,男孩天性好強,他聽了叔叔的話想:“畢達哥拉斯兩千年前就會證明了,難道我不會做?那我算什麼呢?”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驅使著他,他決定試一試。他每天冥思苦想尋求結果,一周過去了,兩周過去了……他堅持不放棄,終於在第三周的最後一天,他獨立地把定理證明出來了。

這個男孩就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教育啟示】

愛因斯坦的叔叔充分利用了愛因斯坦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強烈的好奇心、好勝心的等特點,運用激將法激發愛因斯坦積極地思考問題,激勵他成功地證明出了畢達哥拉斯數學定理。

所謂激將法,是利用孩子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積極的一麵,從相反的角度,用“刺激”的形式,將孩子本來的潛能激發出來,使孩子主動地做他原本不願做的事情。同時,激將法也是樹立榜樣的方法,榜樣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也可以是當前生活中的典範,以在孩子心中樹立榜樣的方式激勵孩子進步。

一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樹立遠大的誌向,敢於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讓孩子產生一種不服輸的心理,以此來磨練孩子的意誌。

激將法在激勵孩子的過程中起“催化劑”的作用,讓孩子主動地改變自己。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巧用激將法,使這個“催化劑”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呢?

【教育建議】

建議一、對症下藥,掌握最佳時機

現在的孩子大多任性,頑皮,當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時,就想盡一切辦法撒嬌、耍賴,以此來滿足自己的願望。這時,父母可以采取激將法來製止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

征征今年上1年級,崇拜英雄人物。

一天早上起床,征征很不情願地被媽媽叫醒,他醒來後,問媽媽:“媽媽,今天早上咱們吃煮方便麵嗎?”媽媽回答:“不是,炒米飯。”征征很失望地問道:“炒米飯?您不是答應我每周吃一次煮方便麵嗎?”媽媽說道:“咱們明天再吃那個。”征征聽了很失望。

媽媽試圖拉征征起床,可是不小心將他的腳磕到了床角。本來征征因為沒吃上煮方便麵很沮喪,再加上腿被輕輕磕了一下,於是,征征借機撒起嬌來,賴在床上不肯起來。媽媽再三安慰,兒子還是不起來。

這時,媽媽撇著嘴說:“你啊!平時還崇拜英雄,可是現在連這點疼都受不了,你要是出生在‘嘎子’那個年代,估計敵人還沒動手,你就膽怯地退縮了。”說完,還搖了搖頭。

征征一聽媽媽這麼說,馬上辯駁道:“誰說的,我也能像嘎子那樣打鬼子……”說著,從床上爬了起來。

對於孩子的頑皮、淘氣,有時父母磨破了嘴皮,依然不能製止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但是,這類孩子有一個特點,一般比較好強,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好強的心理來激勵孩子,讓孩子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

建議二、把握分寸,語言要適度

每個孩子承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和壓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這個限度內,父母給與的壓力會變成孩子的動力,當超出了這個限度,壓力過大,可能會使孩子自信心受挫,導致孩子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