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終於,當上皇帝了 (2)(1 / 2)

夏侯嬰笑了,往日季布狂追猛打他馬車的事還曆曆在目,此事不提也罷。於是,夏侯嬰隻得打著哼哈回答朱家:“這個季布,曾經為難過皇上,皇上很怨恨他,所以才下令捉他的。”

朱當家一聽,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又故意問道:“您覺得季布這個人怎麼樣?”

夏侯嬰:“是一個賢人!”

當然是賢人了,從來沒人那麼緊追過夏侯嬰的馬車,唯有這個季布差點趕上。

朱當家終於忍不住了,他終於把準備好的遊言一古腦地說出來:

所謂人臣都是為人主賣命,季布作為項羽的將領為難皇上,那叫忠於職守。再說了,項羽的屬將那麼多,皇上能捉得完嗎?現在皇上剛剛得到天下,就因為怨恨季布便天下搜捕,那胸懷也太不廣闊了吧。季布這等賢人,皇上捉捕如此急迫,中原無立身之地,他不是北奔胡奴,就是南逃南越,這不是拿自己的人去資助敵人嗎?像這等不明智的事,您為何為去勸勸皇上呢?

夏侯嬰一下子明白來了。朱家千裏迢迢地跑來洛陽,不是來蹭他的酒喝,而是為季布而來的。如此一說,季布不就是藏在你朱家會所了嗎?

夏侯嬰一想,會意地笑了。

朱當家也笑了。是的,季布就藏在我家,是捉是赦,您自己看著辦吧。

我們知道,夏侯嬰的一生,是舍生救主的一生,亦是救死扶傷的一生,從來隻見他救人,不曾見他害過一個人。朱家找人可是找對了。

果然,夏侯嬰當即答應替季布向皇上求情。沒多久,夏侯嬰逮到一個機會,按朱當家所言對劉邦陳述一番利害。劉邦恍然大悟,立即解除通緝令,赦免季布。季布不久被召進洛陽城,被拜為郎中。

季布一夜飛天,天下皆知,這時尚逃亡在外的丁公也蠢蠢欲動了。

季布是賢人,這是大家公認的。丁公也是賢人,這是劉邦被逼急的時候喊出來的。而丁公以為,他是季布母親的親弟,又放過劉邦一馬,如果他謁見劉邦,肯定也能見光活!

事實上,丁公這個算計真是錯了。他並沒有想到,自己和季布根本就不是一個品種,他不見光則活,一見光隻會死得更快。果然,丁公帶著自信的心情求見劉邦時,隻見劉邦一聲冷笑,大聲吼道:給我拿下!

丁公這下可是真蒙了,我放過你一馬,不封官則罷,憑什麼要拿下我?

小樣的,還是明白地告訴你吧,你死就死在放我一馬。季布狂追我,那是忠於職責;你把我放掉,這叫玩忽職守,懂嗎?

接著,劉邦下令士兵押著丁公在軍中巡回遊行,並且宣布他的罪狀:大家聽著,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的正是他。

宣讀完畢,一刀砍下,鮮血濺地。

這時,劉邦再次放話:大漢天下,如果有誰仿效丁公,必人頭落地!

劉邦這招就叫借力打力,殺一儆百。此殺恩之法,可謂生猛,他不但沒受到半點非議,反而威懾軍中,更是成為後世帝王的經典教材。

隻可惜丁公那條小命,從此教天下之人,不再隨意做那好心救蛇的農夫!

遷都

就在劉邦定都洛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有人跳出來給他提出了遷都的提議,此人就是以口舌聞名天下的婁敬。

在遷都提議之前,洛陽城那幫政治大佬們,幾乎沒人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叫婁敬的人。不聞其名,理所當然。因為,此時的婁敬不過是一個被從齊國征召,發往西部守邊的苦命戰士。

說婁敬苦命,是因為他是拉車前行邊疆的士兵。當時,婁敬的軍隊路過洛陽城時,隊突然解下套在身上的繩索跑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沒有逃回齊國,而是投奔了一個當時叫虞將軍的老鄉。

婁敬告訴虞將軍,我要見當今皇上。

虞將軍左右打量婁敬:一身窮人模樣,破舊的羊皮襖,充滿灰塵的臉龐,整個人就像一個乞丐。這個卑賤得如一粒塵埃的逃兵,竟想拜見皇上,你不會是吃錯藥了吧?

虞將軍問婁敬,你到底想幹嗎?

婁敬:我想向皇上提議。

虞將軍:有什麼意見你就跟我提,我再替你傳給皇上。

婁敬:不,我要當麵給皇上提。

虞將軍:你想給皇上提什麼議?

婁敬:遷都。

虞將軍真是哭笑不得。遷都?還能遷哪裏去,天地之大,除了天堂外,天下還有比洛陽城更合適稱帝的都城嗎?兄弟,當初皇上在道上混的時候,你還不知道蹲在哪個山旮旯呢,別給他使那些歪門邪道的東西。又再說了,帝王搬家,可不是普通人家,搬到哪算哪,搬不妥可以再搬回來。如果建議不妥,觸犯禁忌,人家根本就不用找借口,一刀就把你劈成兩半。

婁敬:我要說的是正兒八經的事,不是你所認為的妖邪之言。

見過狂的,但是沒見過如此狂妄無知的。這個倔老鄉,他無非是想以此嘩眾取寵,跟皇上混個臉熟。最後,虞將軍無奈了,他說:這樣吧,我送你一套新衣服,你至少也得淋浴更衣了才去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