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很多個皇帝在臨死的時候,不是轟轟烈烈地戰死疆場,就是暴虐過度被碎屍萬段,要不就是毫無防備遇刺身亡。唯有提比略顯得如此另類與安靜。喜歡過離群索居生活的提比略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駐守在自我放逐之地康帕尼亞。
可是,他為什麼要自我流放呢?羅馬史學家塔西佗認為,提比略自我流放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由於提比略手下大將謝雅努斯的陰謀。但是塔西佗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謝氏被處死後,他同樣離群索居達6年之久,所以另一麵懷疑是出於己意,“目的是想借此來掩蓋那由於他的行動而昭彰於世的殘酷和淫亂”。這可能是其經過深思熟慮和下定決心才實施的。蘇托尼烏斯則認為因為提比略的兒子分別不幸在敘利亞和羅馬死亡,所以他想獨自一人靜一靜。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提比略老年時對自己的外貌特別敏感。他長得比較高,肩部下垂,卻又瘦得出奇,腦袋上一根頭發也沒有,滿臉又都長著膿瘡,經常塗著各種膏藥。當他隱退後已經習慣於不和人們見麵,而隻是自己偷偷地享樂。
與前麵的說法不同的是,提比略的出走是由於他母親的專橫性格而致。他不能容忍他母親與他一起共掌大權,但又不可能除掉她。
無論是什麼原因,猜測與推斷終不能最終得出提比略長期自我放逐的真正原因。自我恐懼也好,心理變態也好,都可能隻是諸多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