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定西人說,定西有三寶:

土豆,洋芋,馬鈴薯。

土豆在饑餓的年代救了定西人的命;洋芋解決了定西人的溫飽問題;馬鈴薯產業的發展,使定西人走上了致富路。

數百年裏,定西人與饑餓為伴,生死聽天由命。新中國成立,定西因窮而出名,因窮而不懈努力,又因不懈努力而令國人感動。天不下雨是定西貧窮的主要原因。幾十年中,定西人逃不出這樣的宿命:希望———幹旱———救濟———感動———征山戰水———再希望———又幹旱———又救濟———更感動———更拚命地征山戰水。不懈地奮鬥著,在惡劣的大自然麵前,定西人詮釋了生命抗爭的極限,卻一直難以擺脫困境。

改革開放之初,聯合國官員踏上定西這塊貧瘠的土地,很快得出結論:“這裏不適宜人類生存。”在全世界反貧窮鬥爭的史冊上,定西曾是全世界貧窮人口最集中、貧窮人口最多、絕對貧窮人口最多的地區。但定西人繼續努力拚搏著,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視中,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定西人把貧窮的帽子甩在了世紀門檻的另一邊。進入新世紀,定西人以更加豪邁的步伐,順應天時,順應市場,順應時代,以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業產業革命,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隴中大地仿佛獲得了一次新生,青春煥發,如日蓬勃,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在這裏,我們僅以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為引線,想告訴你一個過去的定西,今日的定西;想告訴你從苦海中爬上岸的定西人的酸甜苦辣,告訴你定西的洋芋及“洋芋人”的故事。

你聽,定西的魚潤江大爺喚我們了,他說:“土豆煮熟了,快來吃洋芋,這個馬鈴薯品種的味道好哩。”

魚大爺不是在搞幽默,在定西,土豆叫土豆,也叫洋芋,也叫馬鈴薯,嘴上怎麼方便怎麼叫。因此上,在這裏,我們也隨個方便,請勿計較叫得不統一。

快來,嚐一嚐定西的土豆,那白娃娃一樣的洋芋蛋正冒著熱氣,咧開嘴巴微笑哩,請嚐嚐這塊貧瘠土地上吸足了陽光的馬鈴薯的味道,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