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1 / 3)

我們以前總是強調中國和日本、美國、歐洲等雙邊關係,但應該將這些雙邊關係放在整個國際層麵中來考量,我們要從對整個國際體係負責的立場出發。中國與蘇聯不一樣,後者是另起爐灶,建立一個係統,與西方對立,而中國是置身全球化中,與世界接軌,在現有體係中一步步往上爬。如今,中國在經濟上已成為世界第二,又是聯合國安理會的成員國,要從體係的利益出發。美國人說對美國有利的,是對體係有利的。對中國而言,某些方麵也一樣,對體係好的,也是對中國有利的。比如說,世界經濟平衡了,就是對中國有好處的。中國如果把國內的經濟平衡好了,就是對世界經濟平衡作大貢獻。所以要辯證地看,首先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否則就很難對世界負責。要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前提下,再想著如何為這個體係做更多的事。另外,中國是大國,是體係的重要一部分,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要考慮外在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談到要考慮外在影響,那在具體實施中應如何把握?

鄭永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和別人說清楚。比如,社會建設,這是為中國的消費社會打基礎,這需要說清楚。現在我們缺少一套話語,把國內的改革與國際事務結合起來。再比如,人民幣升值、貿易不平衡這個問題中國確實需要解決,因為中國和西方特別是和美國貿易很不平衡。所以中國要努力搞貿易平衡,但這不等於按美國說的,要人民幣升值。中國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我個人覺得,提高勞動者工資,這比人民幣升值更有效。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其理由是貿易不平衡,那麼提高中國勞動者的工資既減少了貿易出口,又有利於減少收入差異,更有利於建立消費社會。而人民幣升值隻有利於富人。中國進口歐美的高科技產品,這和一般普通老百姓關係不大,無益於改善民生。

《中國社會科學報》:為了保證能可持續地承擔恰當的國際責任,中國在戰略“走出去”上應注意什麼?

鄭永年:在海外看來,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的戰略崛起是沒有問題的,但“走出去”的方式很重要。所以,要強調透明,以與國際社會合作的方式“走出去”。中國有些人強調要“突圍”,這是錯誤的。中國應該通過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合作實現“走出去”,而不是通過對抗的方式,否則來自對方的圍堵和遏製的力量會很強大。例如,美國現在一直批評中國在航道安全上搭便車,在這些方麵沒有作出貢獻。當然,中國也派軍艦到索馬裏,而且現在看來這一舉措效果很好。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戰略上一定要跟著經濟“走出去”,這不僅符合自己的利益,也符合整個體係的利益。就如維護航道安全,這不僅是中國需要的,也是國際社會需要的。

中國有時太強調對抗性,應該注意用公正、透明、合作的方式,用和國際接軌的話語,而不能自說自話。作為大國,中國要有大國的世界觀。中國要為國際安全作貢獻,首先自己要有相應的能力,這一點大家很清楚。

(本文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報》,

記者:褚國飛,2011年1月4日)

十三、新加坡是優質民主

新加坡有沒有民主,有多少民主,在學界始終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但新加坡經濟高度發展、政府廉潔高效、環境優美整潔、人們謙和有禮,這些表現又幾乎滿足了人們對好社會的全部想象。

身在新加坡,感受著一個好社會帶來的安全感和舒適感的同時,人們不免產生疑惑:這一切,如果不是民主帶來的,那是什麼帶來的?衡量民主,究竟用的是一把怎樣的尺子?強調新加坡經驗的中國,應該從中學習什麼?

新加坡大選結果公布的第二天,本刊記者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采訪了鄭永年教授,請他談談他所理解和感受到的新加坡民主。

1.新加坡是亞洲第二個優質民主

《南風窗》:人們通常認為新加坡是威權主義,或者介於威權主義與民主政治之間,您的看法呢?

鄭永年:我認為,新加坡民主是亞洲第二個優質民主,日本是第一個。亞洲實行選舉民主的國家和地區很多,中國台灣地區、韓國雖然是“四小龍”中發展較好的民主政治,但民主形式過於西化,也有不少問題。菲律賓、泰國的民主就更不用說了。討論民主不能光看北美、歐洲的優質民主,也要看到北非、中東和亞洲某些地方的劣質民主。

民主產生於西方,一開始經常帶著暴力的色彩,經過幾百年才發展成為較為成熟的民主。新加坡建立民主製度才短短45年,但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民主選舉很清廉、和平、理性,無論執政黨還是反對黨都認同國家的基本製度,討論更側重於政策層麵。從這次選舉的結果來看,新加坡民主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南風窗》:這超出了一些人的認知,很多人認為新加坡沒有民主,甚至不知道反對黨的存在,或者即使有民主,也是一種偽民主。

鄭永年:很多人誤認為新加坡是一黨製。但實際上,新加坡是多黨製國家,隻是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一黨獨大。在新加坡,政黨登記是自由的,反對黨也出來參加國會大選,參與選舉的門檻並不高。一黨獨大與一黨製是兩回事。中國某些學者批評新加坡是偽民主,與西方批評新加坡是一樣的。西方的教科書認為,民主就是輪流執政,否則就不是民主。西方以前也批評日本自民黨長期執政。如果民主是以政黨數量來衡量的,那麼美國是兩黨製,歐洲的政黨往往遠較美國多,照此邏輯得出的結論是歐洲比美國民主化程度更高?這顯然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