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好書後,亦道就往二樓走,一看亦昆果然在二樓看書,便隨意拿了一本藥典坐在他旁邊,假裝翻看了幾頁,亦道就說:“伯伯,我可以請教你個問題麼?”
“當然,你問吧?”亦昆見亦道終於上了二樓,還開始看藥典,想來應該亦道是想開了,心裏甚至高興。
“這兩個字是什麼字”亦道怕亦昆起疑,特意把四個字的順序打亂,挑出兩個來問。
“契文,這可是上古文字,你怎麼突然對這個感興趣,這東西可比藥典還艱深晦澀,能懂皮毛的人都少之又少”亦昆笑著說道,“不過你還真是問對人了,當初為了研究一不全的古方,我可是特意花了幾年時間去學契文”
“我就知道昆伯伯這麼厲害肯定知道的”亦道趕緊送上一記馬屁。
亦昆雖然知道這是亦道在拍自己的馬屁,不過心裏還是很受用,畢竟長輩都喜歡在晚輩心裏塑造一個高大的形象,來我仔細瞧瞧這兩字,應該是是“解、脈”。
亦道默默把這兩字記下,過了不久又用同樣的辦法套出另外兩個字“術、初”
原來這部書《脈術初解》。
隨後亦道還向亦昆打聽了哪裏可以學習契文。亦昆看亦道對契文感興趣,勸他不要浪費時間,契文那東西實在太玄奧,自己花了幾年時間也不過弄懂了些皮毛的皮毛,認識的字不足半百。
不過亦道可沒管這些,他一副心思都在那幅神秘的圖上,自己不懂契文怎麼看得懂那部《脈術初解》,看不懂《脈術初解》怎麼搞清楚那副神秘的地圖和那條古怪的小路。
自然亦道也沒把亦昆的勸告當回事。
轉眼三年過去。
這三年亦道可對亦昆的那些話終於有了深刻的體會,如果說《百草經》對一般人來說是天書,那麼這本《脈術初解》則是天書中的天書,書中涉及的東西太過複雜玄奧,甚至牽扯到了天地大道。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至理,就算把書通篇背下也沒用。
不過亦道偏偏卻對這稀奇古怪、玄奧複雜的東西感興趣,雖然是第一次接觸,但他理解起來一點都沒有障礙,反而覺得很多玄理本該如此。
對亦道來說最難的還是契文,契文與如今的文字不是一個體係,理解和學習起來非常費勁,且如今流傳下來的有關契文的書籍太少,想學都找不到門徑。
好在亦道悟性奇高,用了整整花了三年,終於看完那本脈術初解。
為了能看懂那部《脈術初解》亦道連帶著把藏經閣所以有關契文的書籍都讀了一遍。連帶自己的契文能力也提高不少,對於契文的掌握亦道不好估計自己到了什麼程度,但是至少這本像天書一樣的《脈術初解》上的契文他是能看懂七七八八了。
看完《脈術初解》,再拿出那張圖的時候,雖然上麵有些奇怪的符文還是不認識,但這已經不影響總體的理解了。
現在亦道才知道原來當時那條古怪的小路是被一個法陣所籠罩,怪不得自己沿著小路走會繞回來。
“迷蹤陣”
原來這個法陣還有這樣的稱呼,倒是名副其實。
若是不懂其中的玄機,那就會像當初一樣,不斷繞圈子,始終找不到真正的路。從這張圖來看,那個院子不僅僅隻有迷蹤陣這一個陣法,而是多個陣法環環相扣。
“這是誰布下的?”
亦道心裏十分好奇,為什麼還布在自己家族的藏經閣後麵,他之前可從來沒聽人提起過脈術這種東西,估計整個丹楓鎮都沒人懂這個東西吧。
既然已經知道這張圖的上秘密,亦道反而不急著去探險了,相反他倒是對那一堆古籍很感興趣。
《脈術初解上》說,脈術主要分兩個分支,一是陣法之術,二是尋脈定穴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