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高中之後,極目所望都是籃球,學生們日常所歎、課間所亂都與籃球有關。籃球場更不用說天天爆滿,有時甚至需要排隊,可憐的足球場好像“明日黃花”,再也無人肯顧。初中時候的那群愛好足球的同學都去了不同的學校,張希末沒了可傾可吐的球伴,興趣也像是斷了線的紙鳶,遙望著它飛了出去,卻再也不可能拉得回來。
一腔熱血無處灑,恰巧那時候上網熱,除了“籃球幫”之外,另還有個“網絡派”。與籃球幫樂此不疲的瘋狂迷戀籃筐一樣,網絡派的一群人整天聊的都是虛擬世界的東西。張希末不願去“籃球幫”那裏取暖,可也不能兩不瞻顧,就隻好親近”網絡派“。剛開始還隻是網聊,慢慢的熟絡了以後,單純的網聊已經滿足不了他了,於是他就玩起了網絡遊戲,也因此他的成績一落千丈,越來越差。他進這所學校的時候還在“A”班(A班俗稱尖子班),而現在卻淪落到了“Y”班(Y班俗稱差班)。他爸媽為這事兒沒少教育他,不過也沒能警示到他,他照樣還是我行我素。
之前在A班的時候他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沒想到來到Y班之後居然很快融入,相處下來,覺得許飛翔人還不錯,一來二去,二人成了朋友,許飛翔經常說他這是因禍得福。每逢星期天或者是課後餘暇,二人必定會相約去學校附近的網吧實操幾把。
與許飛翔說定課後的去向,張希末回頭想著要不要也喊彌旭一起。他與彌旭雖然互有好感,但還不了解他,可是也知道彌旭平時對網絡不感興趣,估計叫了也不會來。而他和那些皮膚曬的黝黑的“健美選手”好像也隻是點頭之交,他究竟和誰比較親近?張希末想了半天也想不到有誰。平時見他總是孤孤單單的,自己有心和他交個朋友,他卻不溫不火,實在不明白他的心思,不過二人相處還算愉快,要不然張希末怎麼能拍了他的照片發微博呢。
想到這些,張希末不禁多看了他幾眼。見陽光將他側睡著的半邊臉曬的有些微紅,於是就把他書立中的書隨便拉出來一本替他遮擋光線。哪知彌旭突然伸手將他抽出來的那本書打掉了,由於力氣太大,那本書直接從他的桌子飛到了旁邊過道的地上,很奇怪居然沒打到張希末。張希末驚慌回頭,彌旭隻是身體動了動,還在睡中,不像有意為之。
曆史老師也聽到了聲音,抬手看了看腕表,身體不動分毫,翻著眼皮透過厚厚的鏡片掃視著講桌下的學生,說:“隻有最後這幾分鍾的時間了,喜歡搗亂的同學請堅持一下,不要因為你破壞了課堂氣氛。”說完又繼續講課。
張希末不顧無數隻射向這裏的眼睛,悍然俯身將地上的書撿起來,心裏迷惘,不知彌旭為什麼這樣,隻好臆測他做了噩夢,之前有人在課堂上鼾聲如雷的事也不是沒有。張希末心裏笑笑,馬上就下課了,這小子是個“聽鈴醒”,那時候看怎麼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