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附錄(1 / 2)

大事年表

960年(建隆元年)陳橋兵變,趙匡胤滅後周,建立宋朝。

961年(建隆二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963年(建隆四年)滅荊南。滅湖南。

965年(乾德三年)滅後蜀。

971年(開寶四年)滅南漢。

973年(開寶六年)薛居正等修成《舊五代史》。

975年(開寶八年)滅南唐。

976年(開寶九年)宋太祖死,宋太宗繼位。

978年(太平興國三年)福建陳洪進獻地。吳越王錢俶獻地。

979年(太平興國四年)滅北漢。宋遼高梁河之戰,宋敗。

983年(太平興國八年)《太平禦覽》修成。

986年(雍熙三年)宋大舉攻遼,失利,楊業戰死。《文苑英華》修成。

991年(淳化二年)李繼遷降宋,封為銀州觀察使,改名趙保吉。

993年(淳化四年)王小波、李順起義。

997年(至道三年)宋分全境為15路(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

1002年(鹹平五年)李繼遷攻陷靈州,改名為西平府。

1004年(景德元年)澶淵之盟,宋給遼納歲幣銀絹30萬。

1006年(景德三年)宋授李德明定難軍節度使,封西平王。

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封禪泰山。

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在江、淮、兩浙推廣占城稻。

1013年(大中祥符六年)《冊府元龜》修成。

1023年(天聖元年)設益州交子務。

1027年(天聖五年)醫學家王惟一鑄針灸銅人。

1034年(景祐元年)黃河在澶州決口,澶州以東一段河道南移。

1038年(寶元元年)元昊稱帝,建夏國(西夏)。

1040年(康定元年)曾公亮主編《武經總要》成書。

1041年(慶曆元年)宋夏好水川戰役,宋敗。畢昇在此後不久發明活字印刷術。

1043年(慶曆三年)範仲淹任參知政事,實行新政。

1044年(慶曆四年)宋夏和議,歲給夏銀絹茶采25萬5千。

1045年(慶曆五年)範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新政失敗。

1049年(皇祐元年)廣源儂智高起兵,稱南天國,擾邕州。

1058年(嘉祐三年)王安石上萬言書,主張變法。

1060年(嘉祐五年)歐陽修、宋祁等修成《新唐書》。

1068年(熙寧元年)王韶上《平戎策》,建議製服河湟,進迫西夏。

1069年(熙寧二年)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實行變法。

1074年(熙寧七年)沈括主持新製成渾儀、浮漏。

1081年(元豐四年)宋軍會攻西夏靈州,兵潰。

1084年(元豐七年)司馬光修成《資治通鑒》。

1086年(元祐元年)司馬光為宰相,廢除熙寧變法。

1088年(元祐三年)蘇頌主持造成水運儀象台。

1092年(元祐七年)呂大臨撰成《考古圖》。

1093年(元祐八年)哲宗親政,陸續恢複新法。

1100年(元符三年)徽宗繼位,言欲消除朋黨。李誡撰成《營造法式》。

1102年(崇寧元年)蔡京為右相,禁元祐學術。

1105年(崇寧四年)設供奉局於蘇州,花石綱興。

1112年(政和二年)進太師蔡京為魯國公,童貫為太尉。

1113年(政和三年)建保和殿,收藏書畫、琴阮、筆硯。

1114年(政和四年)宋江約在此前後起義。

1116年(政和六年)宋徽宗用道士林靈素言,大崇道教。《聖濟總錄》撰成。

1118年(重和元年)馬政使金,宋金通好開始。

1120年(宣和二年)趙良嗣與金約定聯合攻遼,訂定海上之盟。方臘起義。

1121年(宣和三年)宋江投降。方臘起義失敗。

1122年(宣和四年)金克遼中京、西京、燕京。宋軍在白溝敗於遼、開封萬歲山(艮嶽)造成。

1125年(宣和七年)金攻宋,徽宗禪位,欽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