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表
秦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秦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製度。
公元前220年(始皇二十七年)秦修馳道,東窮燕齊,南極吳楚。
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東巡,封禪泰山。
公元前216年(始皇三十一年)令百姓自行申報土地。
公元前215年(始皇三十二年)令蒙恬發兵三十萬擊匈奴。
公元前214年(始皇三十三年)開鑿靈渠;設置桂林、南海、象三郡;蒙恬收複河南地,重置九原郡;築長城。
公元前213年(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焚書。
公元前212年(始皇三十五年)修直道;坑儒。
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病死沙丘平台;二世胡亥即位。
公元前209年(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項羽於巨鹿擊破秦軍主力;趙高殺二世,立子嬰為秦王:子嬰殺趙高。
西漢
公元前206年(漢王元年)劉邦滅秦;項羽分封天下,自立為西楚霸王,劉邦為漢王。
公元前205年(漢王二年)劉邦東進,楚、漢大戰彭城。
公元前203年(漢王四年)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公元前202年(漢王五年)楚、漢垓下大戰,項羽自刎,楚漢戰爭結束。劉邦即皇帝位,都洛陽,後遷長安。
公元前201年(高祖六年)韓王信降匈奴;匈奴攻太原。
公元前200年(高祖七年)高祖被匈奴圍於平城白登山。
公元前199年(高祖八年)劉敬提出“和親”建議。
公元前196年(高祖十一年)除異姓王,殺韓信、彭越。
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高祖死,太子盈繼位,是為惠帝。
公元前187年(高後元年)呂後臨朝聽製,封諸呂為王。
公元前180年(高後八年)呂後死;周勃等除諸呂,迎立代王劉恒,是為文帝。
公元前177年(文帝前三年)濟北王劉興居反,兵敗自殺。
公元前173年(文帝前七年)賈誼上《治安策》。
公元前168年(文帝前十二年)晁錯建議“入粟拜爵”,文帝從之。
公元前157年(文帝後七年)文帝死,太子劉啟繼位,是為景帝。
公元前154年(景帝前三年)吳、楚等七國叛亂。
公元前141年(景帝後三年)景帝死,太子劉徹繼位,是為武帝。
公元前140年(武帝建元元年)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公元前138年(武帝建元三年)張騫出使西域。
公元前128年(武帝元朔元年)為抵禦匈奴,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稱廣為“飛將軍”。
公元前127年(武帝元朔二年)用主父偃策,武帝下“推恩令”,衛青擊匈奴,取河南地,立朔方郡。
公元前121年(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擊匈奴,匈奴大敗,匈奴渾邪王降漢,漢盡有從金城直至鹽澤之地。
公元前119年(武帝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擊匈奴,匈奴退至漠北,張騫再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張騫還,西域使者同至,“絲綢之路”從此開通。
公元前114年(武帝元鼎三年)頒布“告緡令”。
公元前112年(武帝元鼎五年)以酎金成色不足削奪106人的爵位。
公元前110年(武帝元封元年)武帝封禪泰山;設置均輸、平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