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賜死(1 / 2)

“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嚐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朕在位十三載,生六子,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皇三子文彥,雖八歲,人品貴重,敏而善思,必能克承大統。著蘇文皓、鄭天鳴、陳誌業三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幼主,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製,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皇帝生前最信任的貼身太監念完遺詔,對著如今最尊貴的人完全俯下了身子,在朝臣們全部跪倒口呼萬歲時,冷宮裏也在頒布一道墨跡未幹的懿旨。

“妃蘇氏向暖,入宮九年矣,謀害皇嗣,劣跡累累。時逢今上大行,當今太後仁慈,姑息姐妹之情,著蘇氏隨侍在側,特賜毒酒一杯,欽此。”

冷宮偏僻,雜草叢生,連著瘋婦的一聲聲外人都聽不清的低吟,即便是大白天,也讓人慎得慌。

拐了幾條道,地方越發冷僻,味道也越發難聞了。

小德子確定了地方,揮退領路的太監,掩著鼻子進去了。

腳踏上的地方甚至有一層厚厚的灰塵,不僅房間小家具也老舊,地上還有兩份黴掉的飯菜,連帶著破舊的床褥上坐著的人,

無怪乎連年老的太監也對這裏諱莫如深,若非親眼所見,實在難以相信天下人都想進入的富貴窟竟然還有這樣的地方;小德子掩著鼻子,慶幸自己沒有不知深淺的要自己一個人宣旨

小太監掩著鼻子,根本不想耽誤工夫,中間不歇氣兒的就將旨意念完。

見罪妃蘇氏毫無動靜仍舊縮成一團,全身散發著一股酸臭,仿佛早已隨著這冷宮一起腐爛的樣子。暗嘲怪道占了對皇帝的救命之恩,還是混成了這副樣子,就讓後麵跟著的粗使太監灌酒。

這名名為小德子的太監後退幾步看著粗使太監將毒酒灌入蘇氏口中,看著人七竅流血倒下了,又上前幾步確定人已經氣息斷絕,這才揮揮手讓奴才把人用草席卷了,步履輕快的離開了蕭瑟清冷的冷宮。

先皇大行,皇帝年幼,太後垂簾聽政。當今的聖母皇太後陳太後邊上沒他的位置,母後皇太後蘇太後身邊的大太監卻是他的師父;若不是師父說了此行要緊、賞賜豐厚,完事兒就可在幼主身邊謀個位置,他也不會辛辛苦苦的跑這麼一趟。

——對他們這些無根之人來說,權勢就是最重要的,為此殺個個把子算什麼?這天已經變了,這些女人已經永無翻身的機會。

即便這蘇氏是當朝一宮太後唯一的堂妹,也抵不過她是宮鬥失敗者的事實。

外人不清楚,害怕接了這差事會被太後秋後算賬,小德子卻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這蘇氏不說自小就失散在外,和太後毫無姐妹情誼;就家族來說,廢妃蘇氏所在的二房一脈,也早就被現在的當今太後當年的賢妃娘娘趕盡殺絕,全家都逐出京城。

當今太後那是真的狠絕,不僅以堂妹為踏板接近先皇,還刻意流胎將包括堂妹在內的數個嬪妃一網打盡,在發生種種事情得知自己不能生育後,更是將原因全部推到別人身上,費盡心思製造了親叔叔“謀逆”的證據,大義滅親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暗地裏卻是將廢妃蘇氏弄瞎毒啞,又將叔叔嬸嬸並兩個堂弟弄死,以絕後患。

當年執行任務的正是小德子的師父蘇宜年,那時蘇宜年還不是太後身邊的第一人;就因為那件事辦得利索,蘇宜年才受到賞識,平步青雲。

太監收徒都是當兒子養的,何況小德子還是蘇宜年未進宮前俗家弟弟的兒子。因此這太監對小德子可是時時教導好不藏私,太後當年的舊事自然也說了不少。

他不僅知道母後皇太後想讓廢妃蘇氏死,還知道聖母皇太後也想讓蘇氏死。

畢竟這聖母皇太後原本不過是個七品芝麻官之女,作為秀女進宮留牌也不過能得個微末的更衣身份;若不是她心計頗深,從當時尚在失憶中的蘇氏手中奪走了身份憑證,冒認下了蘇家女的身份,也不會一進宮就是從六品的美人。

更是憑借蘇家的種種便利,陷害他人,在身份暴露後選擇和當今母後皇太後聯手,踩死了被她奪走身份的蘇氏,製霸**。

在這世上,蘇氏隻要還活著,就會提醒她是用怎樣不光彩的手段一步步爬到現在的位置,陳太後自然不希望這女子還活著了。

因此,就知道這些秘辛的小德子而言,這差事實在是美差。

他一路腳步輕快的複命,分別從兩位太後那得到價值不菲的賞賜,正高興的想要和師父分享,推開門後卻不可置信的喊出了聲,連賞賜掉了一地也無心去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