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因是成功的主要因素,而外因隻能通過內因,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假如自己一點都不努力,別人再焦急也是無用的。自我的力量是成功關鍵,切不可本末倒置。寄托別人的成功希望,往往是水中撈月。人必須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自力更生,這樣才能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1.學會自立,不依賴別人
陶行知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有一位學術界知名的學者曾告誡青年學生們說:如果你過分依賴別人,你就會很容易上當,因為你不能辨別出別人的話究竟是對的還是不對的,所以你對別人的動機也就茫然不知。成大事者的身上具有許多種優良品質--勇敢、忠誠、創新、進取,當然獨立也是這些品格中不可缺少的品質之一。如果一個過分依賴於他人的人也能獲得成功的話,恐怕曆史上就不會有那麼多民族為獨立而戰了。有些年輕人生活在優越的環境裏,父母的溺愛使他們失去了獨立的機會,因此他們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兒,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他們在父母的羽翼下可以安然無恙地生活,感受不到外界的任何幹擾,但是一旦走出家庭,麵對社會,他們的缺陷就會暴露無遺。麵對競爭激烈的社會,他們能否生存下去,真是令人擔憂。
孫明輝是一名優秀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高智商的優秀生,在生活中卻是一個低能兒。從進小學到中學畢業的12年裏,由於他學習成績好,一直深得學校老師們的稱讚和父母的厚愛。父母為了讓他能集中精力讀書,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家中什麼活兒都不讓他幹,做飯、洗碗、洗衣服等事,甚至連他的床鋪也是父母替他收拾的。每次吃飯都是母親把飯端到他跟前,真可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高考那年,孫明輝以全縣第一名、全省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某全國重點大學。這一振奮人心的喜訊,給家裏帶來前所未有的歡樂,親戚朋友都投以羨慕的目光,稱讚他聰明,他也實現了成為一名大學生的理想。然而,他開始大學生活沒多久,由於沒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自己不會買飯,不會洗衣服,不能獨立生活,他感到十分苦惱。盡管同學們也給了他不少幫助,但還是解決不了他的實際生活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他隻好向校方申請休學。學校根據他入學後的實際情況,批準了他的申請。第二年開學時,學校給他寄去了複學通知書。但誰也沒有料到,接到複學通知書的孫明輝,居然因懼怕離開父母後自己不能獨立生活而悲觀厭世。在這種思想驅使下,他縱身從高樓跳了下去,過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社會不是家庭,社會也不是媽媽,社會是充滿競爭的地方。如果你要做一個成功的人,那就應該是個自立自強的人,首先你就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當你陷入困境、遭遇孤獨的時候,僅僅簡單地去抱怨社會冷漠、別人自私是不行的。這隻說明你對外界的依賴性太強,你太脆弱。依靠別人來解決你的問題當然容易多了,無論發生任何事,有個人可以商量總能讓人覺得內心安定些。如果再進一步,別人願意承擔起完全的責任,自己更是完全鬆懈下來。表麵上輕鬆了,但結果你成了一個無法獨立的弱者。所以,當遭遇逆境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學會依靠自己。
這並不是教你在社會上打腫臉充胖子,更不是教你萬事不求人,而是想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麻煩,求人不如求己。
依賴別人就意味著把自己的命運放到別人手中。沒有獨立做前提,成功也許隻是個假設。自立自強是成功者的必備條件,曆史既然如此證明,現實生活也是這樣。獨立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事業、未來、人生都有莫大的好處,所以若想成就事業,就要學會自立。
2.成事在勤,謀事忌惰
古訓說:勤者可成事,惰者可敗事。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守住勤字,忌掉懶字。
古時有位姓王的青年,是個大戶人家的子弟,從小就喜愛道術。他聽人說嶗山上有很多得道的仙人,就前去學道。
王生在清幽靜寂的廟宇中,看見一位老道正在蒲團上打坐。老道滿頭白發垂掛到衣領處,精神清爽豪邁,氣度不凡。王生連忙上前磕頭行禮。並且和他交談起來。交談中,王生覺得老道講的道理深奧奇妙,便一定要拜他為師。道士說:隻怕你嬌生慣養,性情懶惰,不能吃苦。王生連忙說:我能吃苦。老道便把他留在了廟中。從第二天開始,王生便在師父的吩咐下隨眾人上山砍柴。這樣過了一個多月,王生的手和腳都磨出了很厚的繭子。他忍受不了這種艱苦的生活,暗暗產生了回家的念頭。
又過了一個月後,王生是真的吃不消了。老道還不向他傳授任何道術,他等不下去了,便去向老道告辭說:弟子從好幾百裏外的地方前來投拜您,不指望學到什麼長生不老的仙術,但您不能傳些一般的法術給我嗎?現在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每天不過是早出晚歸在山裏砍柴,我在家裏,從來沒吃過這樣的苦。老道聽了大笑說:我開始就說你不能吃苦,現在果然如此,明天早上就送你走。
王生聽老道這樣說,隻好懇求說:弟子在這裏辛苦勞作了這麼多天,隻要師父教我一些小法術,也不枉我此行了。老道問:你想學什麼法術呢?王生說:平時常見師父不論走到哪兒,牆壁都不能阻隔,如果能學到這個法術就滿足了。
老道笑著答應了他,並領他來到一麵牆前,向他傳授了秘訣,然後讓他自己念完秘訣後,喊聲進去,就可以進去了。王生對著牆壁,不敢走過去。老道說:試試看。王生隻好慢慢走過去,當到牆壁時卻被擋住了。
老道指點說:要低頭猛衝過去,不要猶豫。當他照老道的話猛向前衝,真的未受阻礙,睜眼已在牆外了。王生高興極了,又穿牆而回,向老道致謝。老道告誡他說:回去以後,要好好修身養性,否則法術就不靈驗了。說完,就讓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中自得不已,說自己可以穿越厚厚的牆壁而暢通無阻。他妻子不相信。於是,王生按照在老道處學的方法,離開牆壁數尺,低頭猛衝過去,結果一頭撞在牆壁上,立即撲倒在地。生性懶惰,卻還想得道成仙,這無疑是異想天開。懶惰不改,要想獲得成功,必定會碰壁的。如果說王生的遭遇是一個懶惰者的遭遇,那麼王生所得的教訓就是所有懶惰者的教訓。
沒有一個人的才華是與生俱來的。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奮,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在每個成功者的身上,他們都有著勤勞的習慣。
古語雲,天道酬勤。這句話告誡人們:隻要人像天那樣自強不息,勤勞日作,天會予以獎勵的。這種隻酬勤不酬惰的法則,千古不變。
許多有偉大成就的人,他們起初是非常平凡的。然而,正是他們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使自己成為了一個不平凡的人。
富蘭克林能從一個窮困潦倒的小學徒躋身到一代世界偉人的位置,靠的就是他的勤勉。勤勞就是財富。誰能珍惜點滴時間,就像一顆顆種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那兒吸取營養那樣,珍分惜秒,點滴積累,誰就能成就大業,鑄造輝煌。富蘭克林還在《窮理查德曆書》中說:個人的奮發向上和勤勞實幹,是取得傑出成就所必需的,任何一種傑出成就都必然與好逸惡勞的懶惰品行無緣。正是辛勤的雙手和大腦才使得人們富裕起來一一在自我教養、智慧的成長、商業的興旺等方麵。事實上,任何事業追求中的優秀成就都隻能通過實幹才能取得,同樣完全正確的是富裕和閑適對一個要達到最高教養的人來說是毫無必要的東西,而且那些出身於社會底層的人們在任何時候都從未給這個世界增添任何巨大的、沉重的負擔。安逸閑適的奢侈浮華的生活狀態無法把人訓練成艱苦奮鬥和敢於直麵艱難的人。
富蘭克林自小就養成了勤奮的優良習慣。早在孩提時代,他就勤奮讀書,甚至把一點點零花錢都用在了買書上。富蘭克林從《天路曆程》中得到了樂趣,因此。他一開始收集的就是單獨出版的小冊子。後來,他又賣了這些單行本,而買了伯頓的有關曆史方麵的文集。父親的藏書室裏的書主要是有關宗教辯論方麵的,大多數他都閱讀過了。當時有一本《名人傳》,對富蘭克林日後的生活影響很大。他得到這本書後,擠出所有可以玩耍的時間來反複地閱讀,愛不釋手。富蘭克林用自己的行動和巨大成就實踐了他自己的諾言。
愛因斯坦說:在天才與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事實上,一個勤奮的人,他能夠取得的成就必然比其他人要多。
一項事業,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你用什麼樣的態度來付出,就會有相應的成就回報你。如果以勤付出,回報你的,也必將是豐厚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成事在勤實不為過。
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個從小就立誌當孔子的人。在他讀書期間,一天上午,老師有事外出,沒有上課。學生們高興極了,紛紛跑到院子裏的沙堆上遊戲、打鬧。不大的院子裏,歡聲笑語,沸沸揚揚。這時候,老師從外麵回來了。他站在門口,望著這群孩子們造反的情景,搖了搖頭。猛然,他發現隻有朱熹一個人沒有參加孩子們的打鬧,這孩子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會神地畫著什麼。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邊,發現他正畫著《易經》的八卦圖呢!從此,先生更對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這樣好學,很快成為博學的人。十歲的時候,他已經能夠讀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人。當朱熹讀到這句話時,高興地跳了起來。他滿懷雄心地說:是呀,聖人有什麼神秘呢?隻要努力,人人都能夠成為聖人啊!
高高在上的聖人其實並非可望而不可即。治學之路就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輟,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頂。一覽眾山小的聖人們的成功其實是由勤奮的習慣得來的。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一定要守住勤字。戒掉懶字。懶惰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會流露出來。所以想成就一番事業要時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謀事忌惰。
3.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個人無論何時何地,不管是接受任務時,還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應該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問題必須自己解決!
沒有人會真正關心你的問題,即使是也隻是一時的,自己的工作還是要自己做,自己的問題最終還是要自己解決,隻有這樣你才能為自己贏得所需要的東西,自力更生才是王道,最終能依靠的,永遠是你自己。
1999年,美國第一大零售商凱瑪特開始顯露出走下坡路的跡象,這裏有一個關於凱瑪特的故事在廣泛流傳。
在1990年凱瑪特總結會上,一位高級經理認為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他向坐在他身邊的上司請示如何更正。這位上司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向上級請示:我不知道,您看怎麼辦。而上司的上司又轉過身來,向他的上司請示。這樣一個小小的問題,一直推到總經理帕金那裏。帕金後來回憶說:真是可笑,沒有人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寧願將問題一直推到最高領導那裏。
與竭力尋找借口的員工不同,有些員工沒有做好工作時會直接對老板說:您看怎麼辦?也許這種坦誠似乎比找借口好一些,但事實上,在老板聽來,您看怎麼辦?的潛台詞就是這是件麻煩的事情,還是您親自介入並幫助我們解決吧。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總會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種問題的困擾,它們的出現,就像太陽日升夜落那般自然。所以,老板們迫切需要的是那種能及時解決問題的人才。
在老板眼中,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比一個員工處理和解決問題,更能表現出他的責任感、主動性和獨當一麵的能力。一個經常為老板解決問題的人,當然能得到老板的青睞。首先,他沒有讓問題延誤,釀成大患;其次,他讓老板非常省心省力,老板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更重大的問題上。有了這樣的員工,老板就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如果麵對問題,你總不能妥善解決,那麼問題就會成為你工作的負擔,這樣,不隻是你本人的不幸,也是你老板的不幸。
職場中老板聘用一個人,給他一個職位,給他與這個職位相應的權力,目的是為了讓他完成與這個職位相應的工作,而不是讓他在這個職位上休養生息。
我能為公司做什麼?這應該是每一位員工從進公司那一刻就該明白的事情。你要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把屬於你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然後你將獲得公司能給我什麼的報酬。
要想抓住機遇,就要解決問題,因為機會總是喬裝成問題的樣子。
在企業中,我們看到很多職員在工作中不盡心盡力,不僅沒有創造價值,反倒留下一大堆問題。他們的想法是:我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反正公司是老板的,他不可能不管,我做不好,他自然會來替我做。更有甚者,他們在接受任務時,就采取拒絕的態度,說我做不了。